鄂州南楼书事全文跟解析(鄂州南楼书事古诗)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宋代 黄庭坚

其一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其二

画阁传觞容十客,透风透月两明轩。

南楼盘礴三百尺,天上云居不足言。

其三

势压湖南可长雄,胸吞云梦略从容。

北船未尝睹巨丽,复阁重楼天际逢。

其四

武昌参佐幕中画,我亦来追六月凉。

老子平生殊不浅,诸君少住对胡床。

【注释】 ①鄂州:今湖北武汉市的武昌城。南楼:在武昌的蛇山顶。②芰(ji技)荷:出水的荷。

【译文】 登楼四望,山光连接着水光。凭倚栏杆,传来十里新荷的幽香。清风明月,此时都无人管理,这一切啊,都化作南楼中的无限清凉。

【集评】 近·陈衍:“山谷七言绝句皆学杜,少学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者,有之,《岳阳楼》、《鄂州南楼》近之矣。”(《宋诗精华录》卷二)

今·黄宝华:“山谷此诗确有太白遗响。写景清新淡雅,抒情含蓄蕴藉而颇有理致。此诗通体散行,一意直叙,如流水淙淙,直归于结句的‘凉’字,而又妙在点到即止,留下了玩味想象的余地。诗句在散行中又参以当句相对……往复回环,摇曳生姿,增添了声情之美。”(《宋诗鉴赏辞典》第573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书事’者,‘左史述言、右史书事’(《宋书·徐广传》之谓,史家记事实录,但实际是闲居无所事事,却故作郑重,便是有所讥讽,是自嘲嘲人的一种表现。”(《宋人绝句选》第126页)

【总案】 作者在崇宁元年(1102)初至鄂州时即登南楼,颇赏其制作之美,次年六月再登,写下了这一组诗。本诗着力写南楼之夜,无论是山光水光,荷香风月,都化成清凉之境,诗人也物我两忘,与自然融而为一了。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 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习习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p><p>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 ,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p><p>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