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盅两件是什么意思(一盅两件是哪一盅哪两件)

广州人天生一个个“为食猫”,观察每样事物,往往会选取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独特角度:“食唔食得嘎?(能不能吃啊?)”

论道“食在广州”,换谁都可以写出厚厚一大本书。这里想先说一下广州早茶里的“一盅两件”。

“ 一蛊两件”,该语道的是,广州人每天迎接太阳的升起、迎接新一缕曙光的生活方式:饮早茶。

“一盅两件”,源出清咸丰年间出现的“二厘馆”。

所谓“二厘馆”,实属方便劳苦大众休息交流的地方,茶价只收二厘(1钱等于72厘),固有其名。

“二厘馆”所消费的正是“一盅两件”:“一盅”一般用大耳粗嘴瓷壶再配个瓦茶盅,壶里所放茶叶多为“粗枝大叶”,冲出的茶味涩而缺茶香,用那时茶客的话是“最好省肠”(适宜冲洗肠胃);

“两件”一般是松糕、大包、大粽、钵头饭之类价廉物美的茶点,“至紧要塞饱肚”(关键是能填饱肚子)。

随着广州茶楼业的渐次兴起,“一盅两件”慢慢升格成为无分富贵尊卑的新潮生活,以至于成为整个广府民系独特的生活习俗标记,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广州人彼此早上见面仍爱说这句问候语:“饮咗茶未?”

与漫长的广州建城史相比,茶楼历史并不长。

广州人记忆中最早的一家茶楼,是清乾隆元年(1736)开张于双门底(今北京路)的太昌大茶楼,该茶楼到1931年就关了门,之后出生的广州人恐怕就难知其详了。龚伯洪在《百年老店》中对它有比较详细的叙述。

从年龄上看“茶楼第一”,更多的老广州人会提及成珠楼。位处河南地漱珠桥东侧(今南华西路)的成珠楼,开店于清乾隆十年(1745),至21世纪初才连同店址消逝。

历经两百多年后寿终正寝,今只余下销售小凤饼(成珠楼鸡仔饼)的一间小店可让茶客缅怀旧事。

清朝光绪年间,惠爱街、第十甫等商圈的繁荣,催生了茶楼业的黄金时代。

大家那时上茶楼,已不光光是“饮啖茶,食个包”的单纯消费,更多是为了借助饮饮酌酌完成商业洽谈。

有别于之前的“二厘馆”、茶居,新盖的茶楼顾名思义以“楼”取胜,一般盖至三层。

因此,那时广州人相约饮早茶,又有“上高楼”之称。“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一说,是不同人等“一盅两件”的生动写照。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