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突然离世心情诗句(亲人去世的心情句子)

首卷语:

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伊壁鸠鲁

死亡并不是我们经常会谈论到的话题,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死亡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意味这个人不再存在。虽然死亡很可怕,但确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不仅如此,我们一生中还要经历很多次亲人的离世。接受亲人死亡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尤其是至亲的离开,让人长期沉浸在痛苦之中,甚至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每一个丧失亲人的人都会有很多悲伤的情绪,从最初的害怕、遗憾到后来的无助和绝望。而这个过程有多痛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知道。

曾经有有位朋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

朋友的一位亲戚前不久去世了,在大家都很悲痛的时候,他的子女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还笑着说他们父亲去世的事情。

当有人问起他们为什么不难过的时候,他的子女说“父亲是去了天堂,他这样就没有痛苦了。”

我们不知道他的子女是真的不难过还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只是大家都应该明白,人都是有情绪的,要允许自己情绪的表达。掉眼泪并不是无能的表现,如果你想流泪,就让它尽情地流吧。

一.有一些哀痛是无法表达的

人在无法用语言表达悲伤的时候是会流眼泪的,但是一种悲伤,是连眼泪都无法表达的。它更深入内心,是一种无法言语的伤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说悲伤到极致是没有眼泪的。

我们的表达能力总是有限的,当我们感到难过的时候会选择用言语和文字表达悲伤。只是还有很多哀伤是这些都无法表达的。

因为不能表达,所以并不渴望有人去理解,这样的情绪除了自己消化没有人能帮忙。就像失去亲人的人,身边的朋友说再多安慰的话语都无济于事。他们渴望能和逝去的亲人见面,甚至会尝试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听说过逝去的人会给活着的人托梦,所以他们每晚睡觉之间都希望在梦中和亲人重逢。与其说亲人已经死去了,他们更愿意相信逝者去了另一个世界。

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变故的时候,心理会遭到应激情境,而这些变故往往就是应激源。每个人的应激源都是不同的,所以产生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但是它都或多或少地给我们生活带来一些影响。曾经有心理学家就研究出了对人影响最大的15件事,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配偶的死亡。

接下来就是离婚、家庭成员死亡、亲生子女夭折;再接下来就是严重事故的创伤、结婚、怀孕和失业等。而这十五件事情中,有一半以上都和丧失有关系。

二.什么是“丧失”?

广义上的丧失指的是:亲人的离开、死亡;失去未来的可能性或者是身体上的损害。

这种丧失对人们的影响很大,有些早年失去至亲的人,这种悲伤会一直延续到成家以后;中年丧偶者会在找到新伴侣之后慢慢冲淡悲伤;最让人痛苦的就是老年丧子,这种悲痛会伴随老人的一生,直至他们死亡。

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就经过丧失至亲的伤痛,如果没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会导致他们不能度过悲伤期,严重的还会让他们有肇事犯罪的行为。

有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夫妻之间孩子过早离开,大部分人会受到死亡产生的情绪困扰,迫使双方无法继续生活下去,最终走到离婚的地步。

三。怎样面对亲人的离世?

亲人的离世都会给我们留下伤痛。关于伤痛的几个阶段,精神分析学家做出了总结:

1.否认阶段:

刚得得知至亲好友离开的消息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承认的,继而开始震惊、绝望、无奈和困惑。

2.情绪爆发阶段:

接受了事实,变得痛苦、愤怒、悲伤和恐惧;一小部分还有可能感到喜悦。

3.回顾和告白阶段:

回忆和逝者之间的点点滴滴,企图与逝者对话。直到接受事实,决定分离,自己走剩下的路。

4.自我修复阶段:

将逝者埋在心底,内心变得平静。

当然每个人哀伤的阶段都是不同的,这也受到人的性格以及和逝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哀伤的结束并不是结束了和逝者的联系,而是在内心深处将逝者“安置”。

结语:

有些人之所以会深陷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无法自拔,往往并不是他们过度悲伤造成的,而是他们拒绝悲伤。

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害怕悲伤所以会很抗拒。而事实上人生本就是无常的,我们预测不了未来。

当亲人离去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让自己振作起来,内心留下对逝者的敬重和爱,带着他们的期望,继续勇敢地活下去。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