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民间故事枣核的读后感)

《枣核》是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枣核如何的勤劳能干,运用自己身体特别小,容易藏匿、躲藏的特点,偷偷赶回了被官府牵走的牲口,被抓之后,不光没有被挨打,反而害得县官挨了打,最后,大摇大摆地回家去了。赞美了枣核的不服输,机智勇敢。

一、初读课文

1.生字

因为是略读文章所有并没有需要会写的汉字,不过有10个需要咱们会读的生字,其中还包括了两个多音字,希望小朋友们可以在自己的书本上做好笔记。

多音字“折”,在这里读“zhē”,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zhé”组词为“打折”,另一个读音是“shé”,组词为“折本”;多音字“涨”在这里读“zhàng”,还有一个读音“zhăng”,组词为“涨潮”。

2.词语解释

①衙役:衙门里的差役 。

②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③钱搭:古代装钱物的口袋。

④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

二、深入探究

问题: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画出来。

答:“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问题2:想象一下,枣核很能干什么农活?

答: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口……

问题3:默读课文4-13自然段。

(1)枣核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答:把官府赶走的牲口全部偷偷地赶回来了。

答:被官府抓去后,和县官斗智斗勇,由于人特别小,官府最后奈何不了他,县官反而挨了打。

(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找出来读一读。

①“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有趣了?

答:枣核很小,人可以钻进驴耳朵里,衙役们不会发现他。

②“衙役们拿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你觉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

答:枣核小,是完全可能从铁链缝里钻出来的。

③“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那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

这个片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

答:活佛济公的故事。

(以上皆是范例,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在文章中找到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引导他们说出原因。)

问题4:夫妻俩为什么给孩子取名叫“枣核”?

答:因为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只有枣核那么大。

问题5:夫妻俩为什么愁得慌?

答: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夫妻俩怕他什么也不能做。

问题6:文章中的过渡句在哪儿?

答:“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问题7:你觉得枣核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枣核是一个勤快、有本领、勇敢、聪明的人。

三、知识加油站

复述课文

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采用复述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强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有序、有节、有理的表达能力。针对一些叙事性较强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复述方法,或简要复述,或详细复述,或创造性复述。不论哪种形式的复述,都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把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

第二,突出重点,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第三,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如果叙述一件事情,复述时一定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第四,语言力求准确。

第五,必要时可以加入个人想象。

好啦咱们三年级的所有文章就在今天全部更新完毕啦,我看到很多家长私聊我说四上的文章什么时候更新,正好借此机会说一下,四上的文章等到暑假放假之后就会陆陆续续出了,如果有需要的家长可以提前买书本了,到时候跟着橙子老师的脚步一起,向四年级的新学期迈进!!!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