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岳阳楼记赏析及启示)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二、相关资料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借题发挥,写出自己所推崇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翻译课文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注释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通,顺利。和,和乐。

具:同“俱”,全、皆。

旧制:旧时的规模。

属:同“嘱”,嘱托。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时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注释

胜状:胜景、好景色。

汤汤:水流大而急。

涯:边。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多端。晖,日光。气象,景象。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完全。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会:聚集。

得无异乎: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流大而急,宽阔无边;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向北通向巫峡,向南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空:冲向天空。

耀:光辉。

楫:船桨。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岳,高大的山。潜,隐没。

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指岳阳楼。

去国:离开国都。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译文: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倒下,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伤到极点而悲痛万分了。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注释

景:日光。

万顷:极言其广。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指美丽的鱼。

惊:起伏。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一,全。

璧:圆形的玉。

答:应和。

何极:哪有穷尽。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宠:荣耀。

偕:一起。

把:持、执。

临:对着。

译文:

又如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时,(湖面)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情开朗,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释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或许。

为:心理活动。

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是:这样。

进:在朝廷做官。

退:不在朝廷做官。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非,如果没有。归,归依。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他们的君主忧虑。这样,在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四、问题解疑

1. 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用意?

①交代本文写作起因。

②“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浮沉的感慨,奠下本文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③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2.“衔”和“吞”这两个词用得好在何处?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衔”“吞”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极力渲染洞庭湖的阔大气势,生动别致,绘成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

3. 第3、4两段中的写景与两节中的抒情有什么关系?

这两节中的写景是为抒情服务,作者要极力渲染出悲喜之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

4.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的“忧”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古仁人的“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忧国忧民”;迁客骚人的“忧”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即因外物环境的触发而“忧”个人之遭遇。

5.文中“庙堂” “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

6. 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含义。

(1)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

(2)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

(3)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8.“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

(2)具有自勉之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

(3)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滕子京的勉励之情;

(4)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

9.第三段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10.第四段的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11.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2.“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4.“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15.“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6.本文采用了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说说文章是怎样将这几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文章先简略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上所见自然景色,触景而生情,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接着写“迁客骚人”所触之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这里的景写得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否定“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响彻云霄的口号。

17.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在当今时代,这一思想观点有着怎样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五、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岳阳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六、词语读音

谪守(zhé) 朝晖夕阴(huī) 迁客骚人(sāo)

淫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ɡ)

潜形(qián) 岸芷(zhǐ) 汀兰(tīnɡ)

皓月(hào) 宠辱偕忘(xié) 心旷神怡(yí)

浩浩汤汤(shānɡ) 樯倾楫摧(qiánɡ jí)

七、重点实词

谪守巴陵郡:谪,贬官。守,指做州郡的太守,这里袭用前代的称呼。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来也称诗人为“骚人”。

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山岳潜形:隐没。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昏暗。

沙鸥翔集:停息。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宠,荣耀;偕,一起。

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百废具兴(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

微斯人(古义:没有今义:微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景象今义:看)

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

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那今义:丈夫)

沙鸥翔集(古义:停息今义:泛指聚集)

或 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副词,或许,也许)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副词,因为)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名词,景色)

极 此乐何极(动词,穷尽)

南极潇湘(动词,尽)

则 然则何时而乐耶(连词,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动词,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

百废具兴(形容词做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做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做名词,贤明之人)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做名词,指心理活动)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了主语“滕子京”)

九、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在语气语调的处理上:第一段,用叙述性的平和的语调朗读;第二段,要把景象广阔浩渺、变化万千的气势读出来;第三段,画面阴冷,感情悲伤,朗读时语调要低沉,速度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四段,画面晴朗,感情喜悦,朗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五段,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

十.结构思路

全文共六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全文的核心)

第四部分(6):点明作“记”的时间。

写作特点

1.剪裁得体,突出中心。

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他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言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对于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而中心突出。

2.对比反衬,骈散结合。

文章第三、四两段,写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如从天气状况看,一边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一边是春和景明;写迁客骚人的反应,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这些对比描写正好反衬出了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突显了文章的主旨。从句式上看,本文多用骈句、排比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间或穿插散句,又使文章摇曳多姿。

方法指导:

如何分析文言文语段中蕴含的情感

文言文往往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更好地表现主旨。如《岳阳楼记》一文中,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美好明丽春色,突出了迁客骚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喜洋洋的心情。分析文段中蕴含的人物情感,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考查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能力。通常考查题型有:1.找出表达作者某种情感的句子;2.试分析语段中蕴含着人物怎样的情感。

此类题的答题技巧是:

1.在疏通文意、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出语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2.根据语境,体会关键句丰富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再联系相关的背景资料,结合作品主旨,体会语段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素材积累

岳阳楼名联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垒,何时能消?

——欧阳修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王褒生

去老范一千年,后乐先忧,几辈能担天下事?揽太湖八百里,南来北往,孤帆曾作画中人。

——易实甫

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

——杨度

中考试题

一、(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6-19题。(15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连月不开

(4)春和景明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

1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4分)

【答案】

16.(共4分)

(1)同“嘱”,嘱托 (2)壮丽景象 (3)天气放晴 (4)日光

17.(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分)

(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2分)

18.C(3分)

19.参考示例: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4分)

【解析】

16.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注意“属”是通假字,“大观”是名词。“景”是古今异义词,这里译为:日光。

17.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用法的词语。(1)要注意译文的语气。(2)要注意“庙堂”“忧”“江湖”的含义。

1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非古仁人无悲喜之情,只是古仁人能够做到开朗、达观的看待,把家国、天下、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19.围绕“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国为民而奋斗”回答,语意通顺即可。

二、(2019年广东中考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去国怀乡________

③宠辱偕忘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

(1)同“嘱”,嘱托;离开;一起

(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C

【解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注意“属”是通假字,“去”是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大观:雄伟景象。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②嗟夫:唉。尝:曾经。求:探求。或:或许,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给人的感受,而不是表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岳阳楼记》《范仲淹救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 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7.B

【解析】7.此題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所以答案选B。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答案8.(1)(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2)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解析】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汪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作”,新建;“日”,每天:“惟”,只;“晏然”,安宁;“徒”,迁移;“惠”,恩惠。

点晴: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握,再适当拓展。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既 已 恤 饥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泽 也

【答案9.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解析】9.此题考查文言断句(即加标点)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译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辅助。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翻译为: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意思有三层:救灾、利民、先王功绩,标志性的词语有“因”“此”,在这两个词语前面画“/”即可。

10.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和“C”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答案10.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发司农之菜;C:募民兴利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考查的是岳阳楼记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较为简单。

附【《范仲淹救灾》译文】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岳阳楼记》《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三、阅读(共46分)

5.(14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②微斯人  没有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派,让

④有粮者亦食 吃,给……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分析】【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②句意:没有这种人。微:没有;

③句意: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派,让;

④句意: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食:吃,给……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因为。句意: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重点词:是,这。何,什么。业,成就功业。句意: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理解能力。选文阐述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表现了自己的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和“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等语句可以看出赵威后认同钟离子和叶阳子的观点,以民为本。从“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和“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可以看出赵威后认为应该重用钟离子和叶阳子。所以,赵威后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答案:

(1)①探求;②没有;③派,让;④吃,给……吃。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3)议论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题)

(二)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6-19题。(15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连月不开

(4)春和景明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

1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4分)

(二)(15分)

16.(共4分)

(1)同“嘱”,嘱托 (2)壮丽景象 (3)天气放晴 (4)日光

17.(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分)

(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2分)

18.C(3分)

19.参考答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4分)

课文图文详解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