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全文解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赏析)

隐士自古就存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称之为隐士。隐士是指:有才能入仕做官而不做,且始终保持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隐居者。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似乎是隐士们必然的存在方式。他们对天下大势好似漠不关心,但其实一直心系天下。当天下大势一但发生变化,他们总能出现在势头中,引导天下大势变统一的局面。

隐士有隐居、奇谋、率真这三方面的特点,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展开来谈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心归隐才是真归隐

《归去来兮辞》的作者开篇讲了因家庭,去耕地又不能维持生计。在学而优则仕的魏晋混乱时代,很多亲戚都劝奉陶渊明入仕做个小官。陶渊明在叔父的推荐下,任命为彭泽湖县令,但陶渊明只做了80多天的官,就裸辞回家了。

隐士陶渊明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此段文字清楚地表明了作者内心强烈地想要忘记于江湖。在”世与我相违”的字里行间中,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作者想要建功立业而又无可奈何的境况。

由此也看到,作者虽归隐了,但却心系天下,那既然心系天下,又是否真的心归隐了呢?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管宁割席的故事。有次,华歆和管宁在田地里一起耕地,两人同时看见了地里的一块金子,而管宁就权当没看见,但华歆捡起来观摩了一会儿后才扔掉。从此以后,管宁便于华歆绝交了。后来,华歆果然受不了利益的诱惑,成了”汉贼”曹操的帮凶。

管宁割席

由此反观陶渊明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豁达心境。他不仅做到了孟子所提倡的”不动心”,更是达到了穷时独善其身、安贫乐道、乐天知命的境界。而当达时他的思想流布天下,影响了中国文人雅士,如:周敦颐、苏东坡等,也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归隐意识的创作高峰。

2.另一种率真的隐士——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都是孤竹君的儿子。某天,他们的父亲欲立叔齐为继承人。父亲死后,叔齐主动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了伯夷,伯夷却说:”谁做继承人,这是父亲的命令啊!”然后,逃离了家庭。叔齐也不愿做继承人,也逃离了家庭。

他们在逃亡途中,碰到了武王正要出兵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着武王的马绳,以仁义、忠孝的理由来劝谏武王不可出兵。

武王平定叛乱后,改国号为周。伯夷、叔齐见状,从此隐居在首阳山,以食用周朝的粮食为耻,改食山上的”薇”来充饥。

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

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粮食的行为,恰恰符合了儒家的”不义之富贵,与我如浮云”的思想。

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第一》中讲述到:”伯夷、叔齐可以说是十分善良的人。”从叩马而谏到耻食周黍再到饿死而亡的品质中,处处彰显了他们的仁义、率真与民族气节。

前者陶渊明是有官而不做,去当一个隐士,那是乐天知命的隐士风范。

虽然,伯夷、叔齐去首阳山归隐而不食周朝的粮食,那是自命清高式的归隐,但他们那种”不奉正朔”的精神,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也深深影响了儒家,影响了子孙后代。

3.隐士黄承彦培养的奇士诸葛亮对三国的影响

奇人诸葛亮是一位经纶天下的国士。他每每信心十足地将自己比喻成名相管仲、名将乐毅。诸葛亮是一位既会吹牛又有能力的名臣,能力体现在出山后的平天下、定乾坤中。而这一切一切的成功光环的背后与他的岳父黄承彦密不可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从此段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了十几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每日与读书、写字为伴,跟岳父学了不少军事、民政管理方面的知识,闲谈间还会聊起天下大势、学习奇门遁甲。这样的隐居生活为他成为一代名臣而铺路。

据说,刘备去草庐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者,他以为这位老者便是诸葛亮,结果这位老者是黄承彦,在他的引荐下,刘备才请到了诸葛亮出山。

出山后的诸葛亮

诸葛亮出山后,对政治的影响:促成了孙刘联盟,共抗曹贼。帮助弱小的刘备迅速崛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明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当初诸葛亮为了平定天下发明了:木牛、流马、连弩,又推演兵法,在原八阵的基础上自创了八阵图,这阵在文化史上达到了顶峰,还影响到唐代的李靖,李靖将此阵简化为六花阵。

八阵图

诸葛亮不仅在易学上影响深远,在文学上也有深远影响。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诸葛亮以书信的体裁来教育自己的儿子,该文不仅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更对年轻人戒躁戒骄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诸葛亮一生留下文章不多,但至今都让后代朗朗上口。

中国历来隐士与文化是并蒂相生的,可以说隐士们将中国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发扬,而中国文化又深深地影响着隐士的品德与操行。

隐居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在乱世中生存的方式,更是一种特殊社会语境的产物。

中国文化历来所表述的内涵是:淡迫名利、行谦让、走中庸之道。就像儒家思想所述:不是你得到了多高的地位、多响亮的名声,而是你为这社会贡献了多少?也像道家精髓所述:功成、身退、天之道。如此才能留万世名。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