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 出处是哪里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 出处是哪里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意思是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应该让他断子绝孙。含义是孔子从“仁爱”理念出发,抨击模拟殉葬的“不仁”之举。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原文节选: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释义: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耿直孟子心里的“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孟子·梁惠王 上》,但是,却不能说这句话一定是孟子说的。因为在孟子书中,这句话是孟子借着孔子的口进行转述的。

那么孟子为何要借孔子口,转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么狠的话呢?

孟子为了“教育”梁惠王。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当年梁惠王接见孟子,想让孟子为自己出谋划策,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结果孟子一上来就是一顿批评,说他爱打仗,不为老百姓着想等等,这么做,不得民心也是“理所当然”。

事实上,孟子的一番言论也确实多次让梁惠王有些下不来台。

而“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实则就是孟子劝说梁惠王对国家要施行仁政,以百姓为先。

与其说这是孟子在“劝说”梁惠王,还不如说是严厉批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几层理解含义

1、第一个用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的人,他们应该断子绝孙吧。这个意思很明白,孔子反对用人形的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按照周礼,应该用草人就可以了!有这种解释是因为后世大学者朱熹提出:“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

其意思是说按照周礼应该只能用草人殉葬,只是略带点人形都可以了,后来便有人用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这些东西也太像人了,以至于后来发展到用真人来殉葬,社会风气日益恶化,孔子就诅咒那个首先用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的人,他才是“始作俑者”带坏社会风气的第一人,他应该断子绝孙才对!

2、第一个用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的人,他应该没有后人吧。这个意思是说孔子是支持用真人来殉葬的,而第一个用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的人被认为是坏了祖宗的老规矩。

有这种解释是因为有学者认为,古代殉葬制度先是用活人殉葬的,其中商代非常流行,现在开发的商代墓葬里面无不有活人殉葬的痕迹,到了周代,也有许多天子诸侯死后用活人殉葬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就用177人来殉葬,其中还包括了当时秦国的三个贤臣。

到了后期出现了用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的,孔子认为这是破坏了老祖宗的规矩,他觉得弄些木偶或者土俑来糊弄那些逝去的人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后人吧。

3、第一个用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的人,他的子孙后福应该难保了吧。这个意思就是说,那个用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的人,如此破坏规矩,倒行逆施,这样就不怕折了子孙后代的福祉吗?

4、第一个制作陶俑的人,难道会没有追随者吗?这里面的后不是指后代,而是指后来的追随者。

5、有人发明并使用了用俑做陪葬的方法,那么以后会不会有更甚者用人做陪葬呢?这里面的后也是只后来的追随者,但是后来就变得更加过分了,直接用真人殉葬。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