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简介(胡雪岩的经商成名之路)

胡雪岩,是晚清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他当过放牛娃,做过贫贱的钱庄学徒,通过用心的经营,在短短三十年时间,便赚下2000万两白银的身家。

按照购买力换算,相当于现代的40亿元人民币。而这在晚清,胡雪岩的家产真可以用富可敌国的来形容。

他纵横于商场与江湖,驰骋于战场和朝堂,权倾一时,风头无两,并以布衣商人的身份,被清朝授予布政使的头衔,戴红顶、穿黄马褂。

他历数满清200多年历史,还没有哪个商人能像胡雪岩那么风光。因此胡雪岩因此得到一个响亮的绰号——红顶商人。

然而王权没有永恒,富贵也不可能永远傍身。就如那句常言所说:“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仅仅只在三天内,胡雪岩就变得一贫如洗。因此马云曾评价胡雪岩:“胡雪岩是为商的典范,也是为商最大的反面教材。”

就让大家随着笔者的文章,进入胡雪岩崎岖坎坷的人生,让我们从这位首富的兴衰成败中得到经验,吸取教训。

一、第一笔风险投资,500两白银资助穷秀才王有龄

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童年时,胡雪岩不过是个安徽绩溪的放牛娃,没上过私塾,所有学识都由父亲传授,因此胡雪岩算是粗通文墨。

但是胡雪岩的学习生涯却在他 12 岁时,戛然而止——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

家中失去了顶梁柱,胡雪岩在14岁那年出外寻找工作,并在亲戚的介绍下,在“信和钱庄”谋得一份学徒的工作。胡雪岩从小就很机灵,能说会道,做事麻利,很受掌柜的青睐。

在野史中,胡雪岩受掌柜的嘱托,收了500两白银的账,途中在一所小茶馆里休息。在那里,胡雪岩与一位满脸愁容的青年攀谈了起来。

原来,这名青年名叫王有龄,是一位候补盐大使,正打算去京城“加捐”,谋得个正职,只可惜自己囊中羞涩,已然没有盘缠。如今走投无路,因此才会在茶馆里长吁短叹。

胡雪岩见王有龄相貌堂堂,谈吐不俗,知道他是个人才。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自己收来的500两白银,全部送给王有龄。因为胡雪岩相信,王有龄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绝对不能因为这笔钱,误了这位杰出人才的前程

但是胡雪岩本身没有钱,因此只好挪用钱庄的公款,借花献佛。若是现在,胡雪岩或许要判个职务侵占罪。而在晚清时代,胡雪岩甚至可能因此小命不保。可以说,这500两银子,是实实在在的风险投资。

对于胡雪岩的慷慨馈赠,王有龄感动得痛哭流涕,千恩万谢。只要自己赴京得到了正职,一定会忘了胡雪岩这位兄弟。

数月后,王有龄果然被授予一个浙吏的实职,从此官运亨通。王有龄不仅立即还了钱庄的账,还将胡雪岩授以重任。

胡雪岩从一钱庄伙计摇身一变,代理起了政府的“业务”,办起政府性质的丝绸行,用政府的钱扶助当地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生丝,运往沪、杭,脱手变现后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中间不需支付任何利息,胡雪岩从中收获丰厚。

胡雪岩的500两风险投资,让他获取了丰厚的回报。从丝绸、药店、店铺、钱庄,到军队粮械、政府漕运,随着湖州知府王有龄一路高升至浙江巡抚,胡雪岩的生意四面开花。

在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胡雪岩已经握有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产。

胡雪岩曾说:“一个人想事业有成,一半靠本事,一半靠机会。”在很多人心中,机会是等来的,是天上掉馅饼。但实际上,机会其实并不能等,而是要是争。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最终,胡雪岩攀上了王有龄这个大靠山,从此一飞冲天。

第二个巅峰:巧拍左宗棠这头“犟驴”

1860年,李秀成率众杀入江浙,浙江巡抚王有龄被太平军团团围困在杭州城内。两个月后,城内守军粮食吃尽,援军遥遥无期,已经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在此危难时刻,胡雪岩义不容辞地担起了突围筹办粮草的责任。在敌军团团围困之中,清军官兵硬是帮胡雪岩打开一道缺口。在激烈的战斗中,胡雪岩还受了伤。

在杭州城外,胡雪岩用最快的速度,筹集了20万石稻米,准备运送到杭州城。但可惜的是,太平军的封锁线实在太过严密,如今已滴水不漏。

而杭州周边的左宗棠心知,李秀成攻打杭州,不过是为解“天京之围”的围魏救赵之计。杭州固然重要,但是攻克天京更重要。因此,左宗棠部虽然近在咫尺,但却按兵不动。

最终,王有龄弹尽粮绝,在绝望中自伤。胡雪岩所仰仗的做大的靠山,就这样轰然倒塌了。为了重起炉灶,胡雪岩做出决定,一定要攀上左宗棠这层关系。

与清朝那些贪官污吏不同,左宗棠清正廉洁,不近女色、不爱应酬、刚直不阿,在当时官场上,有犟驴之称。

要搞定这头犟驴,美女、钱财或许都不好使。对于左宗棠来说,他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的人才。因此,胡雪岩必须向左宗棠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首先,胡雪岩将自己采买的20万石粮食全部送给了左宗棠。对于缺乏粮秣的左宗棠来说,这是雪中送炭之举。其后,胡雪岩直截了当地对左宗棠说:

“我不想做官,只想成就一番事业,遇见大人就是我做事业的机会!”

随后,胡雪岩介绍自己在战时,为王有龄筹粮筹款的经历,并很快得到了左宗棠的兴趣。最终,胡雪岩成功搭上左宗棠这条线,成为他的座上客。

从此以后,胡雪岩成为了左宗棠的“钱袋子”,无论是“剿捻”、平定回民起义、出征新疆,都有胡雪岩忙前忙后的身影。清人刘体仁对胡光墉替左宗棠借外债筹饷有如是评价:“西征之役, 借外债, 尤非光墉(胡雪岩)弗克。”

因为胡雪岩的过人功劳,左宗棠为他向朝廷讨得个二品顶戴,身着黄马褂,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在左宗棠的支持下,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其财富终于达到了顶峰。

长袖善舞的商人胡雪岩,随着官商之路可谓越走越远,生意版图一步步遍及天下,企业的规模从早年的掌控浙江半省财产,直至到富甲大清天下,个人财富直逼朝廷财政收入。甚至多位朝中大臣、满族王公、亲王贝勒也都成了胡雪岩“阜康钱庄”的客户。

然而“水满则溢”。胡雪岩在为国家做事,同时也公器私用,赚得无数财富。胡雪岩深处于欲望的海洋,心气越来越大,变得愈发不可一世。但是胡雪岩怎么也没想到,自己30年积累的财富,竟在短短3天内化为乌有。

胡雪岩的大半生都得益于官场,最后却倒在了官场之中,正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三、投机失败,沦为李鸿章的“枪下之鬼”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生丝生产已经完全由西方列强掌握。胡雪岩不甘心这笔巨大利益落于外人之手,因此他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以自己全部家产囤积生丝,将外国人彻底击败。

很快,胡雪岩便联合其他中国商人,大量囤积生丝,哄抬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价格战,外国商人眼看就要败北。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意大利生丝在1885年发生了大丰收,欧洲丝商不再依赖于中国的生丝。另外,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军舰封锁了中国的海岸。

在此情况下,胡雪岩被迫抛售大量库存的生丝,想要及时止损。经过数天的操作,库存的生丝大体销清,虽然损失了550万两白银,但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然而胡雪岩在生丝贸易上的失利,却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李鸿章与左宗棠一向不睦,两人因为“海防”和“塞防”问题,成为了不共戴天的政敌。

李鸿章心知,要扳倒左宗棠,就必须除掉他的“钱袋子”胡雪岩。而胡雪岩生意的失败,给了李鸿章一个绝好的机会。

首先,任驻英大使的曾国藩之子曾纪泽英国人口中打听到,当年西征所用的英国借款,利息仅为三厘半,而左宗棠奏报到朝廷的胡雪岩所借洋款利息却为九厘七之多时。

很显然,胡雪岩利用西征借款,赚取了巨额差价。而这给胡雪岩最后的倒台埋下了祸根。

此后,李鸿章命亲信盛宣怀对外宣扬,胡雪岩投资生丝出现巨额亏损,其钱庄的资金流已经枯竭,难以为继。听闻此消息,储户们果然上当,他们纷纷前往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发起了如同雪崩一样的挤兑风潮。

就这样,胡雪岩在全国的钱庄纷纷倒闭,仅北京分号查出的亏欠公私款项就达1200万两。正所谓“大潮退去,就知谁在裸泳。”没想到中国首富胡雪岩,就是这个裸泳的人。

为了结清钱款,朝廷宣布将胡雪岩抄家,并将胡家抄得“人亡财尽,无产可封”。一代巨商,竟由富可敌国,变得一贫如洗。曾经娇艳欲滴的美妾也树倒猢狲散,逃得一干二净。

胡雪岩破产时,左宗棠仍在世。但是李鸿章的雷霆一击,甚至连左宗棠也毫无办法。虽然左宗棠无法拯救胡雪岩的财富,但至少还能不让他面临牢狱之灾。但当左宗棠去世,胡雪岩的噩梦就真的来了。

在朝臣的攻击下,慈禧太后几乎要将胡雪岩“拿交刑部治罪,以正国法”,并要收押他的家属,“扫数完缴”。逮捕胡雪岩的命令还未来得及执行,胡雪岩便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在死前,胡雪岩给后人留了3句话:

1.银钱是白老虎,碰不得,因此后人不得经商;

2.胡家后人不得从政;

3.胡姓子孙不得和李氏联姻。

到今天,胡雪岩的后裔已经达到500余人,他们多从事科教文卫事业,确实没有人做官或从商。

四、胡雪岩成败

如今商界有个名言:经商要看胡雪岩。

胡雪岩虽然最终在商场上一败涂地,但是他的经验和教训,仍值得我们借鉴。

胡雪岩一生中,曾总结出四条经商法则:

一要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要智:谙熟人性,通权达变。

三要勇:勇于担当,敢于决断。

四要强:坚守困境,永不退却。

在生意场上,胡雪岩秉承这四条法则,总能无往不利。

除此之外,他的一些话,至今还有价值。

但是,读胡雪岩,要读胡雪岩之胜,更要读胡雪岩之败。

这一点,已经退休的马云显然读出来了,他说:“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这个是我从第一天看这个书,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对的路,因为钱和权是不能碰在一起的。”

建议每个人都要读一下胡雪岩,不仅仅是做生意的人。对于任何人,胡雪岩的一生都是值得借鉴的。他的成功,你可以借鉴,他的失败,你可以避免。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