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名臣于成龙有过什么贡献(历史上的于成龙有多厉害)

于成龙,山西方山县来堡村人,是清朝初年的名臣。于成龙45岁时开始做官,他先后担任过罗城知县、合州知州、武昌知府、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官职,67岁时病死在两江总督任上。
于成龙一生生活简朴、清正廉洁、断案神速、爱民如子、政绩突出,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官员,被皇帝和百姓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央视热播大剧《于成龙》播出之后,于成龙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历史上的于成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究竟有多厉害呢?

他一心为民,政绩突出

顺治十八年,于成龙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接受清廷委任,抛妻别子,来到荒凉的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地处万山之中,用当今的话说属于老、少、边、穷地区。于成龙在罗城相继采取了严保甲、抑豪强、抚流散、建学堂、修民宅、劝农事等一系列得力措施,很快稳定了局面。

于成龙被提拔为湖广黄州府同知时,黄州府有很多盗贼,严重影响了地方治安和居民的生活生产。为了摸清盗情和每一件重大盗案,他总是亲自访案,多次以微服私访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宾或乞丐,到村落、田野甚至盗巢查疑破难,盗贼因此都不敢在黄州作案。
于成龙铁面无私,秉公善断,头脑敏锐而细心,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微妙处发现问题的症结,曾排解过地方上发生的许多重大疑难悬案,使不少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民间称之为“于青天”。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把于成龙破案的生动传说写进《聊斋志异》的《于中丞》中。清朝吏部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由于政绩突出,于成龙三次获得“卓异”的评价。

他公正廉洁,澄清吏治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反腐吏治,希望以此巩固政权。于成龙被康熙皇帝称赞是“天下廉吏第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于成龙在官场上的二十多年里,恪守清廉,所到之处,官场风清气正,于成龙在任直隶巡抚时,当时的大名县知县在中秋节备了一份礼送到巡抚衙门,于成龙发了一份《严禁馈送檄》,表达了自己对官场送礼的看法。
他认为,官场上送礼,应当只能是级别平等的人才能送,在这个层面上,送礼是表达感情之用,但若是级别有悬殊,送礼就变成了犯上悖礼的事情,为了维护体统,应当绝禁馈送。

后来到了两江总督的任上,于成龙又发了一篇《示亲民官自省六戒》,教育下属官员要清正廉洁。两江地区在当时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同时文化底蕴深厚,有钱人多,读书人也多,科场上徇私舞弊的现象也很多。
于成龙在调查了相关的情况后,发布了《饬励学政事宜》,禁止地方官员以任何理由拜见学道,这就有效防止了科考的贪污腐败现象。

他严于律己,安贫乐道

于成龙的官越做越大,但生活十分简朴。他在罗城做县令7年,离任时穷得连路费也没有;在黄州8年,在赴福建时仅有被褥一束,朝衣一套,沿途以萝卜为粮食。
在灾荒岁月,他还以糠麸代替粮食,把节余口粮、薪俸救济灾民,百姓因此在歌谣中唱道:“要得清廉分数足,惟学于公食糠粥。”

他甚至把仅剩的一匹骡子也卖掉,得银10余两救济灾民。即使做了富甲天下的两江总督,于成龙仍是穿布衣,每天的食物以屑糠杂米粥充饥,“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
江南人民因而称他为“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也不吃肉,只好每日采衙后槐叶充饥,槐树竟然被摘的光秃秃的。江南地区富甲天下,风俗奢侈,他到任后,以身作则,短短数月之间,风气大变,有力地遏止了江南奢侈腐化的现象。

于成龙天南地北,在外地做官20余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带家眷,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非常勤政,经常最后累死在两江总督任上,死后清点遗物,只有几件破衣服。
为官二十多年,不管是什么地方、什么职位,于成龙都能忠于职守,为国为民,廉洁自律,这就是于成龙的厉害之处。他的廉洁自律,更是中华民族廉政文化中光辉灿烂的篇章,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