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五个小故事带你领悟汉字的魅力)

漫漫历史长河中,汉字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学术价值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深刻挖掘它瑰丽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中国独有的充满智慧的表达方式。

汉字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汉字典故,汉字练字之妙,成语故事性俗语故事等,讲述了汉字的发展演变历程和许多与汉字有关的史实及逸闻趣事。试列一两例。

徐霞客问路

明朝时期,徐霞客为了撰写《徐霞客游记》,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一天他翻过一座山后,来到一处岔路口,见眼前有左,中,右三条路,不知该往那条路上走。

正在为难之际,迎面走来一个童子,徐霞客忙走上前问路,童子朝他看了一眼,没吱声,随手在地上写了一个“主”字,转身就离开了,徐霞客略一思索,恍然大悟,于是,他按照童子的提示,沿着左边那条路走去。

原来,“往”字去掉左边即成“主”字,因此书童写“主”的意思是往左边走。

一点万金

新疆乌鲁木齐有一挂面厂。原来这个厂生产的挂面厂。原来这个厂生产的挂面深受大消费者欢迎厂家为了求得更高的销售额,决定改进产品的包装。

于是厂里筹集了一笔资金,购买了大量的优质包装袋,又拿出了十六万元的印刷费,专请日本一个大型印刷厂印制商标。

谁知设计人员一时粗心,把“乌鲁木齐”的“乌”字多写了一点,由于这一点之差,自治区的首府竟成了“鸟鲁木齐”!由于这一点之差,优质包装袋,设计费都白白地浪费了。

王安石发明“囍”

人们结婚的时候,为了表示对新人的祝愿和增加喜庆的气氛,都会用红纸写上大大的“囍”字贴在墙上。相传,“囍”字是王安石发明的。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时上京赶考,路过马家镇时,看见马员外家门外的走马灯上写着这样一句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禁拍手叫好,却因赶考,没有停留细想下联。

到了京城考完试后,主考官面试考生。轮到王安石时,主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念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要王安石对出下联。

王安石脑子灵光一闪,“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脱口而出。 主考官听后连声赞好。

赶考回来,王安石又经过马员外家,便用主考官出的上联来对马员外出的对联。 马员外大喜,当即将女儿许配给王安石,原来那走马灯上的对联是马员外女儿的选婚联。

王安石新婚大喜之日,正巧也传来金榜题名的好消息,喜上加喜,王安石提笔就在纸上写下“驕”字。从此,王安石捡来两联,上应主考,下获娇妻,一时传为美谈。

“红杏尚书”拜见“张三影”

北宋文学家宋祁写过一首传唱一时的《玉楼春》词,其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闹”字,运用通感手法,打通了视觉和听觉,新鲜活泼为人喜爱,当时就有人称宋祁为“红杏尚书”。

同时代的湖州词人“张先”,写过一首《天仙子》词,其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也是传诵极广的名句。

宋祁和这位张先第一次相见,留下一个宋代文坛上有趣的佳话。

一天,时为工部尚书的宋祁去拜访担任都官郎中的张先,他到张先府门时,派人通报道: “尚书要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

张先听下人禀报后,急忙到大门口迎接客人。他问对方说: “您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杏尚书’吧?”

宋祁也打趣地回答: “我正是那个‘闹’尚书。”两人相视一笑,一见如故,谈得很是投机。

宋祁向张先询问道:“大家现在都叫你‘张三中’,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张先说: “我的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这三句,大概是据此而来。不过,我对这个称号并不满意。”

宋祁追问道:“那您喜欢什么样的称号?”

张先回答说:“叫‘张三影’似乎更贴切些。”

宋祁继续追问:“哪‘三影’?”

张先回答:“‘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帘压卷花影’(《《归朝欢》》)、‘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三句都是我的得意之作,其中都有‘影’字,所以称我为‘张三影’更好。”

于是,从此以后,人们都改称张先为“张三影”。

卖油郎和老板娘

从前,在某县城的十字路口,有一家酒馆。有一天一个卖油郎来这里,他把油挑子卸到墙边,然后坐到桌旁,酒馆的老板娘上前招呼:“客官贵姓啊?”

卖油郎听了心想:我来饮酒你管我姓什么干啥?可又一想,人家问我贵姓也是一种礼貌,于是顺手指了指靠在墙上的扁担说:我就姓这。

老板娘一看,便笑眯眯的说:“原来是杜大哥,请用茶。”

卖油郎一听,这老板娘倒是挺有见识的,便也问道:“老板娘,您贵姓?”

老板娘笑了笑说:“免贵,我姓的是’十字路口,嫦娥站在一边愁’。”

卖油郎斟了一杯酒说:“胡大嫂,谢谢你的关照。”

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从这些故事当中,我们能看到古人独有的幽默气质,以及汉字自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