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子规声的诗句

1. 描写杜鹃鸟声音的诗句

在古诗词中,杜鹃鸟又名“杜宇”、“子规” 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园。荆棘郁蹲蹲。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奔亡道中其五 (唐)李白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江上送客 (唐)白居易 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 (唐)白居易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闲。

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山石榴 (唐)白居易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栏前只忆君。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子规 (唐)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杜鹃 (唐)杜甫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杜鹃行 (唐)杜甫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杜鹃行 (唐)杜甫(一作司空曙)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

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口干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斅学效遗风,乃知变化不可穷。岂知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杜鹃 (唐)杜牧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子规 (唐)杜牧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河渎神 (唐)温庭筠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锦城曲 (唐)温庭筠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子规 (唐)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唐)顾况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闻子规 (唐)雍陶 百鸟有啼时,子规声不歇。春寒四邻静,独叫三更月。

夜闻子规 (唐)王建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闻砧 (唐)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途中闻子规 (唐)李中 春残杜宇愁,越客思悠悠。雨歇孤村里,花飞远水头。

微风声渐咽,高树血应流。因此频回首,家山隔几州。

子规 (唐)鲍溶 中林子规啼,云是古蜀帝。蜀帝胡为鸟,惊急如罪戾。

一啼艳阳节,春色亦可替。再啼孟夏林,密叶堪委翳。

三啼凉秋晓,百卉无生意。四啼玄冥冬,云物惨不霁。

芸黄壮士发,沾洒妖姬袂。悲深寒乌雏,哀掩病鹤翅。

胡为托幽命,庇质无完毳。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群势。

吾闻凤凰长,羽族皆受制。盍分翡翠毛,使学鹦鹉慧。

敌怨不在弦,一哀尚能继。那令不知休,泣血经世世。

古风失中和,衰代因郑卫。三叹尚淫哀,向渴嘻流涕。

如因异声感,乐与中肠契。至教一昏芜,生人遂危脆。

2. 【古诗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是比喻句吗

追问: 可以理解为蒙蒙细雨中伴随着子规的叫声吗? 回答: 可以 追问: 这句话怎么解释最好啊 我是教小孩子 所以想仔细点 回答: 我复制一下网上的解释好了,毕竟是教孩子,以免误人子弟.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追问: 看到你回答“烟雨”时我就不太信任了 请不要在网上复制一大堆给我 网上那些回答得太过时了 因为我是教小孩所以不能采取你的回答 不好意思 我要有语文实力的高手的回答 回答: 呵呵,首先我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为了让你采纳,纯属爱好这方面知识,我复制这堆也只是处于谨慎,让您去参考.烟雨这个词我不认为不对,古来对春雨的形容多用”烟“这个词.我曾经涂鸦过一首”烟雨染柳翠,熏风羞桃红”,也用到了“烟”字,因为蒙蒙细雨如丝如烟.这样更有意境不是吗?回到你追问的问题,我的理解是:烟雨朦胧中杜鹃清啼.。

3. 哪句古诗描写烟雨蒙蒙中的子规声声便是其中最悦耳的旋律

是《乡村四月》,这首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插田:插秧。

4. 写出下面诗句所描写的景象: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

【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349回答者: 十年旧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