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自测题

1. 【《诗经》两首习题,一、一词多义:以:秋以为期()以望复关()

一、一词多义:以:秋以为期 (介词,拿、用 ) 以望复关 ( 连词来 )以尔车来 ( 介词拿 ) 以其无理于晋 (连词因为 )籍何以至此 ( 介词凭 )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以”通“已”,已经 )之:桑之未落(主谓间助词,取独 ) 君子之车(的 )言:载笑载言( 说 ) 体无咎言( 言词 ) 言既遂矣(助词不译 )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夙:名做状,很早地)兴(夜:名做状,在深夜)寐;2、其(黄:名做动,变黄)而陨;3、(二三:数词做动词,有时二有时三,不专一)其德.三、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判断句)2.靡室劳矣(似乎没啥特殊的,就是否定句).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宾语前置,以秋为期).4.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省略句.)四、文本探究:1.在《氓》一诗中,美丽、温柔、勤劳、善良的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结合你的认识、感受以及当时的时代特点,谈谈你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我的观点:一来妇女的地位低下,不受尊重,连自家兄弟都不理解自己,如兄弟不知那句.二来该男子品行不太值得托付终身.始乱终弃这点非常明显.三点,男人家庭暴力的倾向比较明显.这是被抛弃前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说一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两句的含意.答:__那个男子相貌忠厚,抱着布前来换丝,其实他的目的并非换丝,来这里是为了跟我商量婚事.3.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答:1.所述故事为男女恋情,主人公为普通劳动妇女与一个农村青年,取材现实.2.故事发生的地点为生活中习见的场合,景物也是劳作时就地取材的所见所感.3.故事的主题是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婚恋悲剧,结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氓》这首诗里,女主人公对于那个负心汉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答:由爱而恨,再果断地决绝远离这个负心冷酷的男人.表现该女子由温和善良对爱痴情的个性演变为一个看透男人恶劣本性之后的清醒.。

2. 诗经两首 习题

1都是求心上人的。

2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比”和”兴”在古代是不同的,但是在有的作品中它们又是混合的,”比”中有”兴”,“兴”中有“比”。《关雌》中以“兴”为主,但“兴”中带“比”。如此诗起兴,但兴中又以睢鸠之“挚而有别”来“比”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起兴,兴中又暗指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含蓄隽永,能产生文已尽而由余的效果。

3起借物喻人的作用。

4全诗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之法,反复吟咏,具有强烈的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三章之间,仅易数字。但正是这变化的几个字推动了诗情的发展。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写的是时间的推移,暗示着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久;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

5《蒹葭》是情与景的交融。情景交融。而《关雌》则不是。

3. 《诗经 两首》的复习要点

1、《诗经》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4、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5、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