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没有经过编订

1. 【诗经的编订者是谁】

不是某个个人著的.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③献诗说. 在周代的时候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刺,是有史籍考正的.当时因为天子为了“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2. 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孔子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

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毛公所传的毛诗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尹吉甫尹吉甫,西周尹国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又名尹,称尹吉甫。

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3. 《诗经》是经过孔子删节编辑成书的吗

三千年来,《诗经》以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又以它是一部在思想感情上真正成熟的作品,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信奉的文学经典。

《诗经》中的部分作品为《风》、《雅》、《颂》三大类。《风》也称《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南至江汉流域),邶、鄘、卫、王(今洛阳地区)、郑、桧、齐、魏、唐(晋)、秦、幽、陈、曹等十五个地区和国家的诗。

《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作品产生的地区,分布在今黄河流域的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和长江流域的湖北北部。

现在《诗经》中有诗三百零五篇。据说这三百零五篇是孔子从三千余篇诗中编辑而成的。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而成之。”即认为《诗经》系孔子删定。

自有此说后,许多学者认为除现存的《诗》三百零五篇外,其余诗都是孔子删去的。但是,史记所书传所载逸诗很多,按《诗谱》所记有使代二十代国君才取一诗者,可见删诗不少;另外还有删若干章、句、字的。

反对删诗说者则认为孔子原无删诗事,如朱彝尊说:王朝、诸侯都使用《诗》,古小学大学都学习《诗》,如果自己删除一部分,谁会听从呢? 还有一种折中的说法,认为孔子不一定删过《诗经》,但却曾整理过诗经。近人杨向奎认为,删诗论者与反对者的论述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承认有逸诗存在。

有逸事说明原诗不止三百。既然不止三百,定篇时回有删定者,虽然不一定是孔子,但孔子确曾整理过《诗经》。

还有一种说法:孔子是整理过《诗经》的,他自己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可见在这之前,古典诗乐,《雅》、《颂》曾经出现过混乱现象,所以才有他的整理。

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孔子不仅没有删过《诗》,也没有编订过《诗》。持此论者认为:孔子所谓“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不是正诗之篇章,即所谓“正乐非正诗“。

都是从声乐的角度评论郑声,而不是郑诗。孔子反鲁正乐之时,年已六十有九,而前此言诗,皆曰三百,足见诗并不是孔子删的。

近人张西堂认为:孔子正岳以前,也只说“诗三百”,可知孔子并不曾做了“去其重”的编订工作。因为就逸诗来看,逸诗尚不及十分之一,而且其文词又多与三百篇不类,可见逸诗并非三百篇之逸,由此可以证明并不曾做了“起取重”的工作。

《史记·孔子世家》之说,词意自相矛盾,必是后人有所窜乱,一参其意义、情势,应是没有疑问的。那么,根据《史记》之说,以为删诗乃“去其重”,显然是不可信的了。

他还指出:现在流传的《诗经》,本是当时乐师采集入乐的乐歌,在孔子时,它在合乐的过程中就已经编订流传,不是孔子编订的。 《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里的唱词。

十五“国风”是民歌,它是民间的小调被之管弦,并在民间流传。孔子所谓的“郑声淫”,“恶紫之夺朱,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正是说明这小调与雅乐上虽然说:“郑声淫,放郑声。”诗篇上却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由此可见,孔子并没有因为“郑声”不合他的口味而删诗。 孔子是否删过“诗”?中国科学院编的《中国文学史》关于这个问题的如下说法是可取的:《诗经》以外的“逸诗”,往往是些零章断句,又多伪托,远不如《诗经》里的作品重要。

这些作品积累到三百篇左右,编成一集,大约在纪元前六世纪中。周景王元年(公元前 544 年)吴季札到鲁国观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国为季札所歌的诗,据《左传》记载,分类名目,先后次第和今天《诗经》差不多。

季札观乐那年孔子才八岁。后来孔子提到这些诗的时候称之为“诗三百”。

因此,可以推测在孔子出世的时候,已经有了异步篇数和编排方法和今本《诗经》大致相同的总集。

4. 【诗经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二、献诗说 《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三、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5. 诗经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二、献诗说 《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三、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 风、雅、颂 三个部分。

其中 “风”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 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 “大雅”、“小雅”, 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 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

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

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

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