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和张仪二人谁更厉害(历史上张仪和苏秦分别主张什么)

苏秦与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

战国时期的国家管理有许多的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有一个流派叫“纵横派”。纵横派里边有一个人你肯定都听说过叫“鬼谷子”,鬼谷子有两个徒弟,一个叫苏秦,还有一个叫张仪。

当时七国争霸激烈,秦国实力强,其他六国实力都一般。局势不稳,各国之间今天还是同盟,明天也许就兵戎相见。每个国家都在广招人才,以增强实力,这倒为苏秦和张仪等有志之士提供了施展本事的平台。

战国时期的版图

苏秦和张仪虽然师出同门,但是谋略却各有千秋。苏秦主张“合纵”,张仪却主张“连横”。

先来说苏秦。这个苏秦可真是不简单,他仅凭一张嘴就说服了秦以外的六国合纵。

所谓“合纵”就是几个国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国。在苏秦的串通撮合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统一了战线,决心合力征服秦国。

当时的秦国有实力,国君的腰杆子硬,国君是秦武王,仗着国家兵力强盛,无缘无故就把韩国给灭了。

苏秦首先来到燕国,见到了燕昭王。苏秦先和燕昭王分析了天下大势,一致认为目前最大的威胁是秦国。

苏秦与燕昭王分析天下大势

苏秦说:“现在最强大的是秦国,但是秦国要想攻打我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行军千里,中间还隔着许多个小国。

离我们最近的是赵国,赵国要想攻打我们的话,几十万军队会立马集结到燕国的大门前。所以说,燕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得先与赵国联合,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四个国家再联合成一体,大家一起对付秦国,这样秦国除了失败基本没有胜算。

苏秦的话说到了燕昭王的心坎里,燕昭王简直把苏秦看成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立马对苏秦表态:“先生您想要什么尽管提,为了合纵大计,我什么都愿意牺牲。”

苏秦说他还要去其他各国,游说各国国君,来达成合纵,燕昭王很高兴,就赏了他许多黄金和车马。

苏秦带着金银珠宝来到赵国,赵国与燕国平时井水不犯河水,没有什么过节。所以,对于苏秦的来访,赵慧文王很高兴,以大礼款待苏秦。

苏秦一见赵慧文王就夸耀:“天下百姓都夸您贤明”。赵慧文王对苏秦的奉承很是受用,苏秦接着说:“好的国君,除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还应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如能和周边国家搞好睦邻关系,燕国会送肥沃的土地,齐国会献上渔产丰富的海湾,楚国会献上盛产水果的园林,到那时天下人都知道您是最尊贵的,这样,您和那些春秋五霸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苏秦说完看了下赵慧文王,发现他的神情有些犹豫,苏秦继续说道:“当然,大王也可以选择和秦国结盟;但是,秦国会仗着与赵国结盟,出兵攻打韩国和魏国,等秦国攻下魏国和韩国等六国之后,您觉得赵国还能跑掉吗?”

韩国和魏国是赵国的邻居,赵慧文王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明白一旦要是韩国和魏国被灭掉的话,赵国离被灭也就不远了,所以他开始慢慢的认同了苏秦说的话了。

苏秦一看有戏继续说:“现在秦国兵强马壮,这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是它的对手。但是,其他六国的土地加起来,要比秦国的大五倍还多,其他六国的士兵数量加起来,是秦国士兵的十倍,如果六国结为一体,那么战斗力就非常厉害了。与其说等着秦国一个个的被灭掉,不如六个国家结盟,先灭掉秦国。”

赵慧文王听了眼前一亮,嗨!这苏秦说得对啊,秦国虽然说是强大,可如果我们六国结合起来的话,兵力要超过秦国的十倍,那攻下一个秦国还不是轻而易举吗?

赵慧文王就当即拍胸脯向苏秦保证说:“先生是大手笔,我听您的安排”。为了表达诚意,赵慧文王当即就答应给苏秦送一百辆豪车,两万两黄金和一百对白玉。

苏秦一看赵慧文王不仅答应了合纵的请求,还送了这么多礼物,对做成这合纵之事更有信心了。

接下来苏秦继续说服了韩国、魏国、齐国以及楚国。这样六国合纵之势就开始形成了。苏秦,也因促成了六国合纵,被封为六国联盟的盟长,担任了六国的相国,挂着六国相印,吓得秦国十五年都不敢出兵攻打其他国家了。

接下来再说张仪。

张仪自信张扬,自己也觉得自己很聪明,又是名师学生,觉得自己很厉害,迫不及待的想要施展本领干一番大事业。

战国时期的怪才张仪

此时苏秦正在游说六国合纵联盟抗秦,而且已经被封为六国之相。六国听从苏秦的合纵,一起对付秦国。

张仪想老同学苏秦都完成自己的梦想了,自己总不能放弃自己远大志向吧,必须想出一个能与之抗衡的对策。

张仪冥思苦想好久,他终于想出要帮助秦国采取连横之术,瓦解六国联盟。破坏六国的联盟,就要一个一个拉拢。张仪就想方设法潜到了秦国落脚,开始进行筹谋了。

张仪来到秦国拜见秦王

可见,聪明的人要学会在麻烦中创造机会。如果没有苏秦的合纵,联合六国对付秦国的威胁,也就没有张仪连横的妙招,他的事业也不会更上一层楼。

张仪知道秦王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担心其他诸侯国会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六国联盟对秦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认为应该先找一个突破口,然后再逐个解决。

公元前324年,秦惠王元年。六国的合纵关系已经出现松散迹象,六国本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局势稍有变化,就会动摇。

张仪决定趁机下手,破坏合纵。

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暂时离开秦国,去魏国担任丞相。他打算先说服魏国臣服于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

张仪他首先来到了魏国,但由于他年少轻狂,目中无人出言不逊,第一次出道就出师不利,本来是想露一手展露学识,却不料反而弄巧成拙,气得魏惠王下令当场就把他给轰出去了。

张仪又去了齐国,齐威王派他去瓦解越国和楚国。

张仪赶往越国,劝说越王去攻打楚国,然后又去楚国劝说楚王迎战越国。

结果,楚、越两国并未开战,齐国危机没解决。张仪在楚国待不下去,也无颜再回齐国,只好先回了老家等待机会。

魏惠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秦惠王听说后大发雷霆,立刻出动军队去攻打魏国,但魏国还是不服。

后来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张仪又劝说魏襄王,魏襄王也不听从张仪的劝说。

没办法,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吧,张仪暗中鼓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战败,魏襄王终于退出合纵盟约,臣服于秦国。

秦王又派张仪游说楚国和燕国,张仪对楚怀王和燕昭王连哄再吓,连蒙带诈再一次完美交差。

张仪来楚国瓦解合纵对楚怀王连哄带吓连蒙带诈

公元前311年,张仪说服了六国,六国合纵基本瓦解,返回秦国报功,适逢秦惠王去世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从作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现在还有很多大臣说张仪的坏话,说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常,出卖国家等等。

张仪闻讯躲在家里推病不出,他担心秦武王会杀了自己。

诸侯们听说张仪和秦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纷纷背叛了连横政策,又恢复了合纵联盟。

公元前309年,这个凭三寸不烂之舌把无数人耍的团团转的谋略家张仪在魏国因病离世。

公元前221年,战国末年。秦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战战胜了六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