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禅语》_堆糖句子网

《静音禅语》_句子迷网

1、 人会因内心的烦恼、生死的烦恼,以及根本的无明而愚痴。

2、 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步,别人才会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计较,越窄;越宽容,越宽。不与君子计较,他会加倍奉还;不与小人计较,他会拿你无招。

3、 五行转运,相克也相生,相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能者多劳,没有能量根本就无从折腾,对手对你的打击大小取决于你的实力,道高一尺时,魔才会出来干扰你!

4、 【佛心禅语】 所谓“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你觉悟了,什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宣化上人

5、 和颜爱语,其心欢喜。《华严经》卷五十六,离世间品

6、 【敬重贵人,礼待小人】 敬重贵人,礼待小人。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修课。

7、 【禅语悟道】不杀害生命,不欺蒙众生,只愿利益有情。轮回中的一切芸芸众生,皆是往昔曾做过我们的大恩父母。

8、 慧人以渐,安徐精进,洗除心垢,如工炼金。《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9、 在涅槃的境界上,是一法不立究竟圆满的,没有任何对立面。有对立面,就没有自在可言;有对立面,就在生死中。

10、 【佛心禅语】 《坛经·机缘品》上面,卧轮禅师有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11、 佛陀的三藏十二部经,陈设在图书馆中,占地有限;假设能将之放在自己心性的藏经阁中,则潜力无有限量。能以自己的心灵来吸收人生真理的教育,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发挥效用,则“一理通,万理彻”。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无不是我们应该容纳接受的教育。

12、 【管理下属的好方法】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最好的管理下属的方法。

13、 禅师将毯子换成光滑的木面,小球滚动了很远的距离才停。

14、 狗急了会跳墙,人急了往往会有创意。要感谢给我压力的人,有些压力会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厚实。

15、 犹如母亲用生命保护自己唯一的儿子,对一切众生施以无限的仁慈心。对整个世界施以无限的仁慈心。《经集》第八章,《仁慈经》

16、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灵健康三要:乐观、善解、有爱。

17、 幸福的人生,不是从天天好运开始,而是从不怨悔开始,从欢喜心开始。无怨无悔心欢喜,人生便走上了康庄幸福之道。

18、 从亲昵中产生恐惧,从家室中产生污秽。《经集》第堆糖,第十二章《牟尼经》

19、 为光而来,我天然地亲近太阳,也喜欢灿烂星辰。我来自黑暗的过往,还要去向黑暗,光是永恒黑暗中的短暂奇迹,我不能不尽情分享。于是你们懂了吧,我为什么热爱早晨,总是歌颂朝阳;又何以醉心夜晚,总是迷恋星光。

20、 【佛心禅语】 若舍却冰,即无别水。若舍却众生则无别菩提。——《达摩大师悟性论》

21、 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卷下,道行品

22、 世间万物虽有显现,但因其因缘和合而生灭不已,故为空性,然而众生 心于万法攀缘执取,以为实有,灭而留恋,未生而期盼,当生之时又因 分别之念而或喜或忧,亦成心之滞碍。若要真正学佛参禅,入手处就在 诸念生时、诸缘起时,妄念顿歇,歇即菩提。

23、 禅门中有句话,放下便是,这并不是生活的奢望,或者逃避,更不是对生活的一种脱离,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心地的观照与觉察,去除那些复杂,契合与融入生活。水流花开,温暖盎然,这是心地的一种直白,把生命完成了一场佛事,自然而然,欢喜随缘。

24、 祖师语句句活,学人当实法,则句句死。《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一

25、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26、 【天天禅语】只要有爱心,地狱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27、 有些人常问:“算命有用吗?”师言:“命理是有的,但不能迷信。一般人所说的命运或运气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既然相信业力,自然就会有命理。但是,佛教有一句名言:一切唯心造。’凡夫受命运所操纵,圣人却能操纵自己的命运。”

28、 “南无阿弥陀佛”是模具,我们进了这个模子,又怎能不成佛呢?

29、 相对来说,以身行善,给人的印象最深刻,人们总是最相信自己的眼睛,用事实说话,可信度也最高——一个现成的产品,总比一个虚拟产品、一个产品设计方案更看得清,因此,事实带来的报偿也往往来得及时一些。

30、 学佛修行,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生命当下的困惑、当下的烦恼。

31、 佛陀设教在人间,就是要教育众生回归真如本性,做个真正的人。所以说人格若成,佛格就成;人格若不成,又如何成佛呢?

32、 【最有禅意的句子】时时清除心中阴影,才能明朗人间事。

33、 生活的禅法是与命运一起进行,从困惑迷茫中突围,因为心头的执着与分别,我们不回避与逃避任何痛苦,保持一颗平常心来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平心静气的去迎接那些违缘。协调好生活中的得失与荣辱,看破才自在。

34、 譬如有人欲护其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一切诸佛正法,应先守护菩提之心。“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35、 佛教实有不尚玄想,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天做者是。

36、 【看人看根本】看人看根本。佛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不计一切而救度之。佛性是金,罪垢是尘,不因尘而弃金。有人看人,只要看到一个缺点,其他再多优点也看不见,这样不好。母不嫌子丑,阿弥陀佛看我们都是好的,很可爱。

37、 【佛心禅语】 人的烦恼多源于自我,为了维护“我”以及“我”的所属物,陷入无穷无尽的纠缠中,既和外界争执,也和自己较量,心中太多牵绊,无从解脱。其实,世间本无“我”,又何苦执著?放下、忘记、抛却,才是悟到空的途径。

38、 汝等广植德本,弗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休息。《无量寿经》卷下

39、 【佛心禅语】 在生命的千变万化之中,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住现在,同时也能掌握过去和未来,这就是生命。——海涛法师

40、 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41、 【佛心禅语】 世间众生,若一味地因自己的短处而放大痛苦,就会与平凡生活的快乐和成功擦肩而过。若能正确对待自己以及他人的优缺点,就能屏蔽外界的干扰,找到自身独特的价值。

42、 在修行过程中,要做到不为外物所扰,心中不起妄念。

43、 有了生命价值永恒性的观念,就有了对人的言行负责任的思想做基础,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

44、 不离生死得涅槃,是名圣谛。《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

45、 【佛心禅语】 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的过生活。——海涛法师

46、 【松柏后凋诚可贵,千锤万凿始成佛之成败锤炼】1.自古英雄多磨难。2.乐观是幸福的源泉。3.自己做自己的主人。4.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47、 观乐作苦想,苦受如剑刺,于不苦不乐,修无常灭想。是则为比丘,正见成就者。寂灭安乐道,住于最后边,永离诸烦恼,摧伏众魔军。《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67经

48、 【心灵禅语】 从根本上来看,物质和精神是不能够截然分开的。

49、 【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50、 若油尽已,明亦俱尽。其明灭者,喻烦恼灭,明虽灭尽,灯炉犹存。如来亦尔,烦恼虽灭,法身常存。《大般涅槃经》卷四,如来性品

51、 【天天禅语】时时虔诚,无不吉祥;日日好心,无不平安。

52、 佛语禅心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谦逊,不会逢人就教;真正有财富的人,往往低调,不会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会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圆容,不会显山露水;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安静,不会争先恐后。

53、 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那片光明也会孜孜引路,令你 如愿而归!如果找到了心灵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样都不要放弃。

54、 【佛家经典禅语】 百步穿杨的射击本领和妙语惊人的警言佳句,不是临时就能学到的。

55、 佛法难闻,虽然号称佛法的书很多,但其实多是人天法,尚非声闻、缘觉之法,何况佛法。“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于今犹是。

56、 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保蒙救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清)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57、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

58、 爱语——柔声悦色,令人闻之欣慰、见之敬爱。诚恳的爱语,可扫除一切人我烦恼,解开心结郁闷,化干戈为玉帛,转暴戾为祥和。

59、 【佛心禅语】 悟字拆开是吾、心,悟到我心即是明心,明心即明白自心,见性即见到自己生命永恒不变的属性。——耕云先生

60、 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61、 【佛心禅语】 世间的好与坏原本就是一体,如果我们能够不汲汲追求好,也不厌恶逃避坏,就不会被外境左右而忽喜忽悲,就能在患得患失的浮躁中让心沉静下来。世界喧嚣,人生寂寞,我们应保持一颗淡定之心,摒弃喧嚣,享受寂寞,如此方能从容观望每一道路过的风景。

62、 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愿生安乐刹。《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

63、 所以我们应谨守本分,若有人称赞你“功德无量”时,即应出自内心来回答:“这是本分事,是我应尽的本分。”

64、 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能否驾驭好自己的心。习得了平常心,以平常心对待世间无常,反而能够得到解脱。

65、 菩萨乘人虽持净戒,于诸众生应当随顺,声闻乘人不应随顺,是故菩萨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66、 【佛心禅语】 淡泊以清心,日日是好日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 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67、 【天天禅语】知足善解常自在,不因是非起烦恼。

68、 此众护法亦得生,法将欲灭为已住,必生极乐千叶花,相好庄严为佛子。既得生彼供正觉,庄严王劫无荆棘。于彼得成最上道,执持正法及天人。彼佛国土无魔事,无恶业报无胎生。时有无量菩萨集,又无声闻缘觉名。《如来智印经》

69、 【佛语心经】 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春华秋实,春种秋收,这是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规律。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分化而来的,它也具有这种客观的规律性。而人既属于自然界,又属于人类社会,因此人的各种活动同样表现出这种因果联系。

70、 父母和孩子是世间最亲近的人怎样处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佛日: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敇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71、 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实则一室之中,妇稚臧获,其长处皆有己所不及者,无在不可取为师资也。(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72、 【佛心禅语】 生命的实现与生活的开展,需要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因此,“放下”和“空”是每个人所必需的生活艺术和智慧。——郑石岩

73、 我喜欢念佛,因为念佛轻松。念佛轻松,因为念佛无善恶。若有善有恶,人生何来轻松呢?

74、 【佛心禅语】 知足是控制感官疯狂倾向的唯一办法,我们不应做我们感官的奴隶;相反我们必须做感官的主人。到那时候,我们就能了解生活的真正目的非常简单:寻求永恒的幸福。——《法露缘》杂志

75、 路就在脚下,现在不做,更待何时?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

76、 【佛心禅语】 以貌取人,轻慢他人,骄纵自我,这是人性中深 藏难除的劣性,一旦产生这样的心境,那就会产生伤人不利己的心态。

77、 着相而求,咫尺也成天涯。心性本自圆成,却时时攀缘过去、未来,并 于当下起分别、执着,显好坏、生爱恶,于是烦恼丛生。金刚般若经言,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且于不可得处,悟达心 性圆成。

78、 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父母不信令其住信,父母毁戒劝令住戒,父母悭贪劝令住舍。《大宝积经》卷一,三律仪会

79、 若值无道,俎醢之酷,汤火之厄,终不释正从彼妖蛊也!《六度集经》

80、 如果在追逐梦想的旅途中走得太快,走得太急,忘了在旅途中欣赏沿路的美景,忘了体味每一个阶段的人生带给我们的意义,那我们的一生,就白白浪费了。

81、 一粒青菜种子尚能转粪壤成青菜,化腐朽为神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佛种下在我的心地,岂不能吸收贪嗔痴三毒杂染,化为正觉菩提树吗?

82、 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培养来的才是真的。

83、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84、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须先对朋友真心,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对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乐,那就去带给别人快乐,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愈来愈快乐。

85、 以舍忍觉治贪嗔痴,“贪嗔痴”为人生大病:医治贪病是一“舍”字;医治嗔病是一“忍”字;医治痴病是一“觉”字。

86、 【佛心禅语】 人的心像一块田,你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心胸狭窄的人凡事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其实最后的苦果还是要自己尝。

87、 【天天禅语】双足能行万里路,双手能做天下事。

88、 人,大多数有名利之心,与人争、与事争。如能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人事皆无争,则世界亦安。

89、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祸得祸,因福得福,所有这些都是要由自己来承当的,没有谁能够替代。

90、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教而学,学而做,做才说。

91、 以自心应真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皆佛,无心外国,无心外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三

92、 是三归依乃是一切无量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优婆塞戒经》卷五,净三归品

93、 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94、 【天天禅语】处顺境用“无常观”,处逆境用“因缘观”。

95、 古人说:“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地守护我们的“心”,起心动念都要合乎道德准则,时时设想不去侵犯他人的自由,必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96、 佛用慈悲和智慧救济众生,是悲智并用的完人。慈悲和智慧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离,慈是浊世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道路,而智慧则是指南针,把持着正确的航向。

97、 出言行事俱从厚。我们生活百行均要“厚道”(切莫刻薄),以免招致怨尤,自可趋吉避凶。

98、 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修行的诀窍就在这四个字上。

99、 害人者终害己,正如俗话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当把他人推向危险的深渊之时,你同时也为自己挖好了陷阱。

(0)
上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