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经典俗语,女生都喜欢!

很经典俗语,女生都喜欢!

1、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释义:滚三滚:煮开锅三次。形容狗肉香,好吃。也比喻经不起物质诱惑。例句:只要是南国狗肉馆子开张的时候,……就禁不住招朋引友,进去大吃一场。有道是:“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典棉被,吃狗肉。”这班穷哥儿总有这个豪兴。

2、 【折断一枝荷,烂掉一窝藕】(谚)表面上只是折断了一枝荷花,实际还毁了水下的一窝藕。比喻造成的损失表面上不大,实际却是巨大的,只是人们看不见罢了。

3、 【被窝里放屁——独吞】(歇)讥讽人独占财物或好处。 也作“蒙被子放屁——独吞”。

4、 【城隍庙里卖假药——哄鬼】(歇)指用编造假话或玩弄手段欺骗人。

5、 我做饭总是半生不熟的,妈妈无可奈何地说:“你可真是个‘巧手’会做三层饭——头生、底煳、中间烂,好好学着做吧!”(云南·思茅)

6、 【乌云遮不住太阳】释义:比喻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例句:“常言说:乌云遮不住太阳;咱这集体日子就是太阳,什么也遮不住它!”

7、 灯笼照火把——亮对亮

8、 八月十五坐月子——赶在节上了

9、 猪尿泡上扎刀子一泄气了

10、 【讲排场】(惯)指追求外表的豪华、气派。

11、 【锯倒树儿捉老鹳】(惯)比喻死板教条,不灵活,不知变通。

12、 【石灰布袋——到处留迹】(歇)本指石灰布袋放到哪里都会留下痕迹,转喻人不管走到哪里,都留下行迹。多指留下劣迹。 也作“石灰布袋——处处有迹”。

13、 【闺女是狼,吃塌她娘】(谚)闺女出嫁后会像狼一样,无休止地把娘家的财物吃个精光。指女儿嫁后一心向着丈夫。

14、 【人嘴两张皮】(谚)人的嘴不过是两张皮,怎样说都由你。指话是由人说的,只要讲出道理就行。也指无论什么话,都能从嘴里说出,不能当真。 也作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 人嘴两片皮,各说各的理。

15、 【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水名。越即落水,指不敢超越界 限。香港梁凤仪《千堆雪》:“我们只是老同学,好朋友,感情 与关系永远止于此,不能稍越雷池半步!”

16、 【软不吃,硬不吃】(惯)指不管态度好坏,都不怕。也指人特别难缠。 也作软的不吃,硬的不怕。 软硬不吃,横竖不咽。

17、 【穷家出娇子】(谚)指穷人家没什么大的家产,便把孩子看作宝,更易宠溺孩子。 也作“穷汉养娇子”。

18、 无病天天困,没病困成病。

19、 【地上跑的数狗,天上飞的数斑鸠】(谚)斑鸠:鸟名,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色或黄色斑点,故名。指狗肉和斑鸠肉最细嫩美味。

20、 【借棍子打狼】利用一个打击另一个。成语:借刀杀人。 张贤亮《男人的风格》:“西北人有句土话:借棍子打狼。有 人是借你这根棍子打我这只老狼。”

21、 【三个老婆一台戏】(谚)老婆:也称婆娘、婆姨,我国北方对妻子的俗称,也泛指已婚妇女。指几个妇女聚集到一起,常常会嬉闹说笑,好比上演一台戏。 也作三个婆娘一台戏。 三个闺女一台戏。 三个婆姨一面锣,两个婆姨一面鼓。

22、 【吃菜要吃心,听话要听音】(谚)吃菜要吃菜的鲜嫩内瓤;听人说话要聆听话外之音,以便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 也作吃葱吃芯儿,听话听音儿。 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23、 买眼药进了石灰店——认错了门

24、 【脑壳提在手里耍】(惯)比喻不怕死,拿死不当一回事。

25、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话算数,说一不二。清代《红楼 梦》:“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在是说一是一,说 二是二。”

26、 【 盐罐不生蛆】盐能杀菌,盐罐自然不会生蛆。盐罐,谐音 严管;不生蛆,即不变质,意为严格要求就不致腐化变质。 《人民日报》( 1986,2,25):“打铁先得自己身子硬。领导不 受下级的礼固然好,但自己不向上级送礼也很重要。让他 人‘盐罐不生蛆’好,让自己的‘盐罐不生蛆’更好。”

27、 装进筐里的螃蟹一横行到头了

28、 病人掷铁球——强挣扎

29、 【牡丹不带娘家土】(谚)牡丹:牡丹花,人称富贵花,艳丽丰满,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娘家土:特指牡丹移植之前的原地土。指移植牡丹,必须把根部原带的泥土洗干净,才能移植成功。

30、 风湿病碰上梅雨天——就要发作

31、 【_一家人说两家话】(惯)指对自家人太客气,说见外的话。

32、 【山杏核——苦仁儿】(歇)山杏核里的仁味苦。仁:谐“人”。指穷苦人或苦命人。 也作“杏核子——仁儿苦”。

33、 【做梦吃星星——想法不低】(歇)指人想得美,却不切实际。含讥讽或责骂意。

34、 两手捧寿桃——有礼(理)

35、 一大早,张婶就来还昨天借的十个鸡蛋,奶奶不肯要。她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一看,怎么是十一个鸡蛋,张婶又笑笑说:“借一驴,还一马,再借不设卡。”(河南·新野)

36、 静而少动,眼花耳聋;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37、 【轻敌者必败】(谚)指轻视对手,必定会招致失败。

38、 早早睡,早早起,眼睛鼻子都欢喜;晚晚睡,晚晚起,浑身上下无力气。

39、 【傻瓜】人们把愚蠢的人称为“傻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瓜本没有傻与智,此“瓜”非彼“瓜”,要溯本探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据《左传》记载:范宣子对晋国国君说:“姜戎氏,昔秦人追逐乃吾祖离于瓜州。”意思是说,姜戎氏的祖先吾离被秦军赶到瓜州。瓜州在今秦岭一带。后来人们把聚居在瓜州的这些姓姜的人称为“瓜子族”。这一族人非常诚实讲信用,也很能吃苦耐劳,每当受雇于人时,他们总是不声不响地埋头苦干,从不偷懒。这样人们便误认为他们愚蠢呆傻,又因他们是“瓜子族”,所以称他们是“傻瓜”或“瓜子”。清代《仁恕堂笔记》有记载:“甘州(今甘肃)人谓不慧子曰瓜子。”于是“傻瓜”就这样产生了。

40、 【千金难买心中愿】(谚)指人的内心愿望最为重要,最不易得到满足。 也作“干金难买一个愿”。

41、 【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做好事应该光明正大。背,也 说:瞒。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鬼鬼祟祟做什么,好事 不瞒人,瞒人没好事,一定出什么岔子了。”

42、 【金银不露脸】见“财不露白”。

43、 阎王扮观音——神不神,鬼不鬼

44、 【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释义:除夜:除夕的夜晚。疫疠:流行传染病。旧谓除夕夜里狗不叫,过了年就没疫病。例句:岁时杂占:“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

45、 【打补丁】(惯)比喻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或疏漏之处。

46、 火车响汽笛——鸣惊人;火气冲天

47、 【问谁毁之,小人誉之】(谚)要问是谁毁了你的名声,那是邪佞小人对你的阿谀奉承,对你无休止的亲近与利用。指邪佞小人对你献殷勤,是给你帮倒忙。

48、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49、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惯)才:文才。八斗:六朝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见《南史·谢灵运传》。五车:五车书,形容书很多。指人富于文才,学识渊博。 也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50、 【把别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惯)比喻把别人的事揽到自己身上,替别人吃苦头。 也作“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口哭”。

51、 我第一次用糖兑水做冰砖,先放进冰箱,没过一会儿,就要拿出看看冻没冻。奶奶说:“不到时候。你可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干。”(黑龙江·哈尔滨)

52、 【海里无风三尺浪】释义:海浪总是很大的,即使无风天也有三尺高的浪。例句:“你俩去?”齐师傅吃惊地说,“这行船走海可不是打哈哈呀!俗话说,海里无风三尺浪。又是个黑夜,险乎啊!”

53、 【天字第一号】“天字第一号”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个俗语,当要表达最高、最强的意思时,往往会用到它。可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常常望文生义,认为古人崇拜天,天是最大的,因此,“天字第一号”就是最大的。实际上,在古代“天字第一号”并不是代表最大的,而是排在最前边的,位置在第一号。那么,这“天字第一号”的说法是如何来的呢? “天字第一号”源自《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黄”,“天”字是整篇《千字文》的第一个字。《千字文》是用来教儿童读书识字的一篇韵文(可参看三画《千字文》的来历),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蒙学读物。自从《千字文》产生后,因为它的普及率和知名度极高,古代若用较大数字排列编号时,往往采用《千字文》,因为它没有重复的字。宋真宗崇信道教,命人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四百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大宋天宫道藏》。另外,明朝的“大明宝钞”上的编号也是以《千字文》来排序的。还有,明清时期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的考棚也用《千字文》来排列,第一排是天字号排,天字号排的第一个号房就是天字第一号。原来如此。

54、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子。

55、 【顺风使令箭】(惯)比喻顺应形势发展,根据情况再作出决断。

56、 【打夹帐】(惯)指交易中,中间人暗地里索要财物。

57、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

58、 【外公死儿——没有舅了】(歇)舅:谐“救”。指不可挽救或无可救药。

59、 一个势孤俩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60、 【见钱眼就钻】(惯)比喻利用各科机会捞取钱财。

61、 【生疮不晓得化脓,放屁不晓得脸红】(惯)斥责人不知羞耻或不懂道理。

62、 【一斤肉包的饺子——好大皮子】(歇)皮子:本指包饺子的面片儿,转指外表、架势。指人派头、架子大。含讥讽意味。

63、 爸爸用塑料纸裹晾衣服的竹竿,叫妈妈去帮忙。妈妈边走边说:“你真是一个泥水匠,十八个帮衬工。”(江苏·无锡)

64、 【赖象嗑瓜子——眼饱肚中饥】(歇)指所追求的人或物,眼睛能看见却得不到满足。

65、 害了芝麻打跟斗——碰到茬子上了

66、 【打柴总得先探路】(谚)比喻做事总得要先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67、 【读书人识不尽字,种田人识不尽草】(谚)读书人无法把字认全,种田人不能把草认全。指知识无穷无尽,是学不完的。

68、 【落水顾命,上岸顾财】谓考虑眼前利益。清代《何典》:“只 要留得青山在,哪怕无柴烧?若只管这等落水要命,上岸要 钱的鬼相骂,连我也局促不安了。”

69、 【刀子嘴,豆腐心】(惯)比喻人说话厉害,心地却很善良。

70、 放麦假了,小强问爸爸:“咱家的麦啥时收?”小强爸笑着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快了。”“一麦顶三秋哩,咱可得快打快收啊!”小强妈接过话茬儿,认真地说。(河南·太康)

71、 【教人教心,浇花浇根】见“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72、 【恶虎难斗肚里蛇】释义:钻进内部的敌人很难斗。例句:“常言道:‘恶虎难斗肚里蛇’,只有打进他们的心脏里边去。这是一着最好的棋子,包赢不输。”

73、 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叉奸又猾)

74、 【尥蹶子】(惯)原指骡马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比喻人不服管教,调皮、捣乱。

75、 【猛虎落在陷阱里——空只发威,不能动弹】(歇)动弹:活动。指厉害的人陷入困境,再耍威风也无济于事。

76、 兄弟和气金不换,妯娌和气家不散。

77、 【不下高梁本,得不着老酒喝】释义:高梁的子实可用来酿酒。比喻不付出—定代价,就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例句:还是那句老话,不下高梁本,得不着老酒喝。他明知道请春杉上他家去,多少得破费一点。嗑把瓜子也是钱,喝口水也得费柴禾。可他想到长远利益还是下了“请帖”。

78、 【生意不怕折,只怕歇】(谚)折(she):折本,亏本。指做生意不怕折本,怕的是折本后停业,那就没有机会扭亏为盈了。

79、 十字路口迷路——不分东西

80、 【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谚)在大道旁边筑房舍,过往行人多,七嘴八舌,主人拿不定主意,三年也筑不成。指做事多谋寡断,难以成事。

81、 树林里放风筝——乱缠;缠住了;勾勾搭搭

82、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众多的帮 助。相关的: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朋友堵一道 墙。李准《黄河东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个月.左邻右 舍,老乡朋友认识了一大堆。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83、 【像断了线的风筝】比喻,飘荡不定,或关系断绝,一去不 返。清代《镜花缘》:“只觉身如蝉翼,悠悠扬扬,飘飘荡荡, 登时间不知不觉,倒像断了线风筝一般,落了下来。”

84、 【簸箕大的手,掩不住众人的口】(谚)簸箕:用竹篾或竹条编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难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让说话。指再大的权势也无法不让人品评议论。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让人们传播。

85、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长期准备,得到结果。语文图 书:“这就好比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材料的搜集、研究过 程完成,论文提纲的雏型也自然而然地同时完成了。”

86、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87、 听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88、 【见兔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谚)牢:羊圈。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指发生了失误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仍不失为明智之举。

89、 【前辈子作了孽这辈子落报应,受罪】前辈子,也说:哪 辈子、前世。王安忆《文革轶事》:“他这一席话其实是他多 日郁闷的发泄,他坐在房间里常常想,是不是他前世作过什 么孽。”

90、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谚)量:度量。毒:狠毒。指度量小不能容人容物者,算不得品德高尚的真君子;对敌没有狠毒手段者,算不得敢作敢为的大丈夫。

91、 【兜圈子】(惯)指走迂回曲折的路或到各处走一遭。也比喻说话拐弯抹角,不直截了当。

92、 【狼吃幞头——心儿里自忍】(歇)幞头:古代男子戴的旁有两翅的一种巾冠。狼吃了幞头,咽不下吐不出,难受也只好在心里忍着。 指有苦说不出,只能暗忍。

93、 【乱世出英雄】在混乱的情况下,人的才能容易表现出来。 或说:乱世英雄起四方。李晓明等《平原枪声》:“我常说,你 是有能耐的人,要好好干他一场!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94、 【女大不中留】释义:女儿大了应出嫁,否则就会惹是非。后句常接:留来留去结冤仇。例句:妈妈老儿互相埋怨了一会,只怕亲戚耻笑!“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留在家中,却如私盐包儿,脱手方可。不然,直待事发,弄出丑来,不好看。”

95、 【不知道铁锹几个齿】齿、耻谐音。头脑不清醒,不知耻辱。 周立波《暴风骤雨》:“韩老六殷勤地劝酒,嚷得热乎乎,三二 樽高粱,就把杨老疙瘩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道铁锹儿个齿 了。”

96、 打官司的上堂——各执一词

97、 爸爸检查弟弟的家庭作业时,看着弟弟写的字皱着眉头说:“经你这小手写出的方块字,可真是老雕会家雀——大的大来小的小!”(河北·丰宁)

98、 【乌纱帽】乌纱帽早已成为历史,它的词义已变成官员职务的代称。其实,乌纱帽刚一问世时,并不为官员所独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据史载,乌纱帽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期间,当时,南朝有个叫休仁的人,他以乌纱抽扎帽子边沿,称其帽子为乌纱帽。随后,又有人用白纱甚至杂色纱扎帽边,这样也就有了“白纱帽”、“杂纱帽”了。这许多帽子官民都可戴。到唐代,乌纱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艺。天子视朝时,按南朝旧制戴白纱帽,民间则盛行乌纱帽,只是一种俗帽,因其比较洒脱而为隐士山人偏爱,当时乌纱帽是一种十分随便的穿戴。到宋代,才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乌纱帽,连皇帝也不例外,乌纱帽两旁各有一根长翅(可参照宋朝皇帝的画像),足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免于抖落,官员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镇仪”,据说这种特别装束是为了保证戴帽者走起路来端正庄重,保持做官的尊严。明朝时,官员仍戴这种乌纱帽,但皇帝已经不戴了。明朝规定:官员上朝和办公时,皆须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帽翅长度较前缩短了,而且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双翅越宽。乌纱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词义却保留了下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经常能听到丢官就是丢掉乌纱帽。

99、 弟弟因为一件小事和同学吵起架来,妈妈见了,批评他说:“应忍且忍,该耐则耐,省事免灾。你可不要学麻雀吃不下二两谷二小肚量啊!”(浙江·余姚)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