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民间俗语经典俗话,句句让人释怀!

微博民间俗语经典俗话,句句让人释怀!

1、 光底鞋走冰道——滑得厉害

2、 【好花不向街头卖】(谚)指只要花好,自有人前来购买,不必跑到街头去兜售。泛指好货自会招引众多的买主,不必张扬推销。

3、 【 逼着哑巴说话】忍无可忍,引起愤慨。逼着,也说:急得、 惹得。浩然《艳阳天》:“我这样的话还多着哪,再这么逼着 哑巴说话,我全都给你们抖落出来!”

4、 吃米饭拣谷子——挑剔

5、 【一匹马配两个鞍子】(惯)鞍子:放于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比喻做两手准备。

6、 中午,到了做饭的时候,爷爷让三叔去挖些红薯,三叔不想去。爷爷说:“你呀你,你是干活挠挠头,吃饭爱加油。”(河南·泌阳)

7、 看到别人开饭馆挣了钱,哥哥一时心血来潮也挂凼了个饭店招牌,可没过多久就关门了。爷爷说他是“吹灯拔蜡卷毡子,关门收货散摊子”。(河南·辉县)

8、 【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释义:比喻没见过世面。例句:所以连青州府城门也没得出来赶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

9、 【 没有空城计,退不了司马懿】诸葛亮令马谡镇守街亭。街 亭失守,司马懿进兵西城。西城兵力空虚,诸葛亮用空城计 吓退了司马懿。事出《三国演义》。指有高明的办法来对 付。电视剧:“没有空城计,退不了司马懿。没有这一招,也 对付不了马司令。”

10、 妈妈给我一块钱买火柴,回家后,妈妈问剩下的钱呢?我说:“买糖了。”妈妈说:“真是猴子嘴里倒不出枣。”(山东·昌乐)

11、 爸爸见我无事可做,就要我帮邻居李奶奶提水,我有些不情愿。爸爸说:“去吧,牛系在桩上也是老,做点好事还能留个名呢!”(江苏-兴化)

12、 色盲学画——不分青红皂白

13、 【越渴越吃盐】(谚)吃盐多了口渴,越口渴越吃盐,越吃盐就越口渴。比喻人越是没钱,却越需要花钱,或越是无力应付困难,困难偏偏越多。

14、 【三翻六坐九拿爬,十个月的伢儿喊爸爸】(谚)婴儿在生下三个月后会翻身,六个月能坐起,九个月能爬行,十个月会发声喊“爸爸”。指婴儿出生一岁之内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15、 【朝脸上抹黑】见“往脸上抹黑”。

16、 妈妈经常批评我,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什么不说我的优点呢?”妈妈说:“优点不说不会跑,缺点不说不得了。”(四川·大竹)

17、 我和哥哥、弟弟去地里干活,一路上你追我打,到了地里几个人却喷起空来。妈妈说:“你们是走起路来一条龙,干起活来一窝蜂,坐在一块乱嗡嗡。”干了一会儿,我们又蹭到地边歇去了。“这几个孩子,真是吃饭端盆子拿大碗,干活装聋子溜地边。”妈妈的话说得我们很难为情。(陕西·眉县)

18、 【傍生不如傍熟】(谚)傍:依靠。 指人到窘困时,向生人求助,不如向故旧投靠有希望。

19、 【吃菜要吃心,听话要听音】(谚)吃菜要吃菜的鲜嫩内瓤;听人说话要聆听话外之音,以便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 也作吃葱吃芯儿,听话听音儿。 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20、 【 霸王弓,越拉越硬】谓让步反而使对方强硬。拉,兼指拉 弓、拉拢。郑义《老井》:“做下亏心事,倒成了霸王的弓,越 拉越硬了,反了你们!”

21、 【羊毛出在羊身上】指得到的东西,原是自身付出的。或 者把损失转嫁给对方。清代《官场现形记》:“横竖有今天干 外婆送我的五十块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拿来应酬他。”

22、 两个人报数——不数一就数二

23、 我数学测验得了100分,小姑听了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却说:“鸡生蛋,鸭子穷高兴,要是你也能考出这个成绩就好了。”一句话说得小姑面红耳赤。(江西·九江)

24、 【拴不到一个槽上】弄不到一块儿。申跃中《挂红灯》:“光 抓了你大叔去,也算是他应分的事。谁叫他跟人家拴不到 一个槽上呢?”

25、 吃过响饭搭早车——赶不上趟

26、 【 水流千里归大海】比喻汇聚,会合。类似的:千条小溪流 成河。成语:百川归海。刘云若《小扬州志》:“今天可破镜 重圆了,从此水流千遭归大海,可喜可贺。”

27、 【此处无声胜有声】释义:比喻在关键时刻沉默不语更能表达出心意、情感。例句:此刻,他在“长辈”面前用眼泪表达自己的委屈,即可让对方产生亲近感,又会表现出一条刚烈汉子的真情。他这手“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把戏,真是用到了点子上。

28、 【鸟向明处飞,人往高处走】(谚)鸟总是朝着明亮的地方飞,人总是朝着优越的方向奔。指人人向往美好的生活环境。 也作鸟占高枝,人往上走。 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

29、 【眼皮也不眨一下】(惯)形容人满不在乎的样子。 也作“眼也不眨”。

30、 吃了黄连吃甘草——先苦后甜

31、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谚)杀了人的,要以命相抵;欠人账的,要还清债务。指欠命债的拿命偿,欠财债的拿钱还,欠偿相当,这是常理,也是律条。 也作杀人偿命,借债还钱。 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

32、 一缕棉丝难织布,一粒大米难做饭。

33、 一窝狐狸——不嫌臊

34、 【花又不损,蜜又得成】(惯)比喻既没有受到损失,又得到了好处。

35、 我家的小闹钟不走了,妈妈在它的背面拧了几下,笑着对我说:“你呀,和它一样,每天都需要上发条。”(河南·内乡)

36、 【女大不由娘】(谚)指女儿长大了,自有主见,很多事就不听母亲的了。 也作女大不由娘作主。 女大不由母,儿大不由父。

37、 接生婆摆手——不接了

38、 坟地里冒青烟——阴阳怪气

39、 榫头里的楔子——硬挤

40、 黄河决了口——滔滔不绝

41、 【七大姑,八大姨】(惯)指众多的女性眷属。

42、 【郑板桥的竹子能碰死家雀】(谚)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指郑板桥画的竹子可以乱真。

43、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释义:行动出乎对方意料之外,趁对方没有防备发动进攻。例句:要是里面真有人躲着,那就应该趁这夜里给他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才能手到擒来。

44、 升上五年级,我们就要学英语了。我问爸爸学英语难不难,爸爸笑着说:“自身下水知深浅,自口品味知酸甜。你学学就知道了!”(广东·茂名)

45、 【当耳旁风】(惯)耳旁风:从耳旁吹过的风。比喻不把别人的劝告或嘱咐放在心上。 也作“当耳边风”。

46、 【记性好不如烂笔头】应重视作笔记,作笔记可以帮助记 忆。语文图书:“俗话说:记性好不如烂笔头。搜集材料,写 作笔记,是很有必要的。”

47、 【—根筷,两半截】折成两半,对半平分。菡子《纠纷》:“财 产分配刘二有没有份,大家议定:一根筷,两半节。”

48、 弟弟学电脑回来,骄傲地说会打字了。爸爸叫他表演一下,见他的指法并不熟练,就语重心长地说:“舟小不能闯大海,船大才能漂远洋,正所谓宁做蚂蚁腿,勿学麻雀嘴。你不要太骄傲了!”(广东·龙门)

49、 【促织不吃癞蛤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歇)促织:蟋蟀。比喻都是地位低下或命运相同的人。

50、 【猎人进山只见禽兽,药农进山只见药草】释义:干什么事情精力就集中在什么事情上。例句:“这叫猎人进山只见禽兽,药农进山只见药草。你当时一心只想着强攻南山口,和敌人杀个痛快。同志啊!打仗可要有勇有谋。”

51、 【一人作罪一人当】(谚)自己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承担。指刑罚只处分直接犯罪的人,不得株连他人。 也作一人有罪一人当。 一人犯法一人当。

52、 【身子掉下井,耳朵挂不住】谓无法挽救。或说:身子掉下 井,鼻子钩不住。成语:无济于事。张贤亮《习惯死亡》:“我 身子掉到井里了,靠耳朵也挂不住,人死了要双好手有什么 用?”

53、 【跌到茅坑就不怕屎臭】(谚)人跌进屎尿坑里,也就顾不得屎尿的臭气了。比喻人既然已经陷入险恶的境地,也就豁出去了。

54、 【对矮人莫说矬(cu。)话】见“当着矮人,别说短话”。

55、 【道路不平有人踩】(谚)道路不平坦,自有人会把它踩平。比喻遇列不公平的事情,自有人抱打不平,上前干预。

56、 【拔一根汗毛,比别人腰粗】有钱有势,说话顶用。或说:伸 一个指头,比别人腰粗。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我就 说呀,人家拔一根汗毛,比咱们腰都壮呢!你不奉承他去罢 了,你怎还得罪他呢?”

57、 【贤臣择主而佐,良禽相木而栖】见“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

58、 【久走冰滩,哪有个滑不倒的】(谚)指人常在结冰的滩上走,总不免要滑倒。比喻长时间地干冒险的事,总难免要出意外。

59、 【打夹帐】(惯)指交易中,中间人暗地里索要财物。

60、 【光棍不吃眼前亏】(谚)光棍:识时务、头脑清醒的人。指聪明人能够审时度势,不使自己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吃亏受辱。 也作好汉不吃眼前亏。 明人不吃眼前亏。

61、 【自家掘坑自家埋】(惯)比喻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个儿挖坑埋自己。

62、 【传言过话,自讨挨骂】释义:传递闲话,会招来咒骂。例句:“你可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啵!所以今日之事,只发阿婶跟你谈谈有事,就莫向别人讲哕!”

63、 铁饭碗——打不了:砸不破

64、 五岁的表弟太淘气了,一会儿工夫就把我舅妈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团糟,舅妈批评了他一顿,可一转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洒了一地,并弄脏了我的衣服。舅妈气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来了一巴掌。舅舅说小表弟:“你呀,就是屎壳郎飞到了磨眼儿里——转着圈儿挨!”(山东·五莲)

65、 【正经】“正经”现多指严肃认真,端庄正派,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如说某某是一个正经人,就是评价他为人正派;或者说某某不正经,就是评价他道德品质有问题。然而,“正经”一词最初与人的品质不沾边,而是另有来历。 “正经”一词,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唐代教育发达,有官学和私学两大体系。各类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将所学的儒家经书分门别类,设立不同专业来研修,产生了“正经”与“旁经”的区别。正经分三类共九种,旁经则分为两种。这里所谓正经,指主体课程。研修正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学制为三年;《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学制二年;《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学制一年半。与正经相对的旁经,分为《孝经》和《论语》两种,学制为一年。 “正经”本是一个教育制度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发生了演变、扩展,成为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评价。 “正”字计票法在我国现在还保留着投票、唱票、计票的选举办法,计票人总是用“正”字来计票数。“正”字计票法简便易行,充分利用了汉字“正”字的特点,横平竖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发明。 “正”字计票法源于上海旧戏院统计观众人数的方法。那时的戏院都称为茶园,如上海有丹桂园、天仙园等。这种戏院,舞台是方形的,楼上的座位叫花楼,左右为包厢,大多是达官贵人预包下的;楼下为正厅,设八仙桌,可品茶饮酒;后座是长凳排列的,票价最低廉。楼上楼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写满行行“正”字。因为当时旧戏院无戏票,是由一些“案目”(相当于现在的服务员)站在戏院门口招揽观众,领他们入座。每领来五人,司事就在木牌上写一个“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这样记数十分简便,账也算得清楚,也能够统计出进园看戏的总人数。后来戏票出现后,就不再用这种办法了。没想到这种办法被移植到统计选票上来了。

66、 【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释义:成家立业不容易,败落家业却容易。例句:先帝在世时曾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现今国贼当道,我们可不能消沉下去啊!

67、 我既想学唱歌,又想学弹琴,还想学画画、踢足球、打乒乓球。结果,什么也没学好。爸爸说:“全面发展是好,但要想取得成就,就得瞄准一个目标,专心致志。莫学箩筐千只眼,要学红烛一条心。”(湖南·益阳)

68、 【使的憨钱.治的庄田】(谚)憨钱:大注的银钱。只要舍得花大价钱,就能买到上等的庄田。指要想置好产业,就不可吝惜钱财。

69、 老牛掉到水井里——有劲使不上;踢腾不开

70、 我们村李伯伯家里很有钱,但他的儿子李冲不学好,经常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结果被公安局抓走了。我们一家人谈论这件事时,奶奶说:“千间房子万顷地,就怕没有好子弟。”(山西·平陆)

71、 饿狗掉进茅坑里——饱吃一顿;正好

72、 【指桑树骂槐树】(惯)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73、 【畏首畏尾,身其余几】(谚)头也担心,尾也担心,身上还有多少地方可无忧无虑的?指做事怕这怕那,顾虑重重,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74、 【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歇)本指高空里的手,转指技能高超的人。

75、 【春忙夏忙,绣女下床】(谚)春忙:春耕春种大忙时节。夏忙:夏收夏管大忙时节。指在农业生产的大忙季节里,绣花的闺女也要走出闺房参加劳动。

76、 【树正不怕月影斜】(谚)比喻自身行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 也作树正何愁月影斜。 树正不怕影子斜。

77、 大炮打跳蚤——小题大做:不惜代价

78、 【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谚)后娘:继母。指孩子一旦失去了亲娘,父亲也就会和后娘一样对孩子只有冷淡,没有关爱。 也作有后娘就有后爹。 有后娘必有后爹。

79、 【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熟人办事方便,能够通融。或 说:一个老乡,大过三个公章。刘彦林《春风得意》:“找熟 人,拉关系,走后门……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现实就 是如此。”

80、 鹅吃草,鸭吃谷——各人享各人福

81、 【不知道铁锹几个齿】齿、耻谐音。头脑不清醒,不知耻辱。 周立波《暴风骤雨》:“韩老六殷勤地劝酒,嚷得热乎乎,三二 樽高粱,就把杨老疙瘩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道铁锹儿个齿 了。”

82、 【东扯葫芦西扯瓢】借喻说话漫无边际,闲聊天。成语:东 拉西扯。马烽《刘胡兰传》:“二寡妇见胡兰不给她开收条, 只好坐在板凳上,和那些等着交鞋的妇女,东扯葫芦西扯瓢 地扯起闲话来了。”

83、 【讨野火】(惯)骂人我麻烦。

84、 【老要癫狂少要稳】老人要癫狂些,以防保守;青年要稳重 些,以防急躁。清代《儿女英雄传》:“老要癫狂少要稳,我不 像你们小人儿家,那么不出绣房大闺女似的。姑太太,等你 到了我这岁数儿,也就像我这么个样儿了。”

85、 【端公家饭碗子】见“吃皇粮”。

86、 扳不倒儿的屁股——坐不稳当(扳不倒儿:不倒翁)

87、 拔脚花狸猫——溜了

88、 【冷锅里爆出了热栗子】(惯)比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或时候出了问题,或听到了从未听说过的事。

89、 我的学习成绩优异,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妈妈发现我近段骄傲了,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孩子,凡事都要谦虚些。谦受益,满招损。你一定要牢记心间哟!”(河南·内乡)

90、 【前人栽树,后人修剪】释义:比喻前人开创的事业,后人要巩固、发扬光大。例句:那年月,老一辈闹革命啃草根、吃皮带,还要流血牺牲;现在咱吃细米、嚼白馍,只不过多流几身汗。这就好比“前人栽树,后人修剪”。

91、 【千朵桃花一树生】释义:比喻兄弟姐妹都是一母所生。例句:常言道:“要打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树儿生。”到明日你老人家黄金入柜,五娘也没个贴皮贴肉的亲戚,就如死了亲娘样儿。

92、 【十耕萝卜九耕麻】(谚)指农历十月宜耕萝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93、 【旦角】“旦角”指戏剧里女性角色,有正旦(青衣)、老旦、花旦、武旦等区别。在京剧界有著名的“四大名旦”梅、尚、程、荀。那么旦角是怎么来的呢?西汉桓宽的《盐铁论》里,就提到“今民间……奇虫胡妲戏娼舞像。” 方以智在《通雅》中释为:“胡妲,即汉饰女伎,今之装旦也。”可见在汉代,已出现了旦角演员,尽管当时还没有完整形态的戏剧。胡妲,在“妲”之前冠一“胡”字,为我们点明了它的渊源所自。原来我国历史上,习惯把来自西域的各种事物冠以“胡”字。比如胡笳、胡琴、胡桃、胡床等,举不胜举。胡妲的“妲”字,任半塘先生作了正确的诠释,他在《唐戏弄》里指出:“可能乃用一汉字足以表示女性者,以录胡语之音。”(可能是用一个足以表示女性的汉字,来记录胡语之音),由于是音译,就不必拘于某字。所以唐人敦煌写本又作“黑旦”,宋人《乐府混成集》又写作“笪”和“旦”。至于“旦”(或“黑旦”、“笪”)在胡语中的本义,《燕乐考源》作了解释:“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以华言译之,‘旦’者则谓韵也。其声亦应黄钟、太蔟、林钟、南吕、姑洗。”可见五旦就是五音,与宫、商、角、徵、羽相当,本是西域兄弟民族的音乐术语。汉以后,随着西域艺术的内传,“胡妲”被作为表演歌舞的女性的代称。“胡妲主歌而胡旋主舞”。《唐书礼乐志》说:“胡旋舞者,立毯上旋转如风。”主歌主舞应和现在的歌伴舞差不多。而伴随着戏曲的兴起,旦则演变为唱工很重的女角的代称。如宋代时有“装旦”。元朝是我国戏曲大发展时期,杂剧中已出现了正旦、小旦、搽旦等各类旦角角色,为现在齐全的旦角名称打下了基础。

94、 【海枯石头烂,猴笑柏叶落】(惯)形容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95、 【 走一着错一着】原指下棋,借指行动接连失误。姚雪垠 《李自成》:“诚如老兄所言,目前朝廷走一着错一着,全盘棋 越走越坏。”

96、 【夫人】“夫人”这一称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仍在使用。先秦时,诸侯妻子、帝王妃子均称夫人,《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日后,诸侯日夫人。”《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日夫人,夫人自称日小童。”夫人这一称呼含有尊贵之意。在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一、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称“夫人”。到了汉代开始普及,凡达官贵人、头面人物的妻子均可享受这一尊号了。至于老百姓或布衣之妻是不能随便称呼“夫人”的。如今,“夫人”这一称号虽然常用于日常生活,平民之妻也偶或有用,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仍然和为官者紧密相连而与百姓或布衣无太大瓜葛。

97、 叫林黛玉抡板斧——强人所难

98、 我家来了一位乡下客人。我看他穿一身破衣服,就有点瞧不起他。妈妈说:“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安徽·蒙城)

99、 【砸明火】(惯)明火:点着火把。 指公然抢劫。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