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民间俗语,精辟走心!

今年最火民间俗语,精辟走心!

1、 钓上来的鱼——自己上钩

2、 爸爸在厨房一边喝酒一边抽烟,我在喝小香槟。妈妈见了说:“真是乌龟不脱壳,一辈有一个。”(湖北·钟祥)

3、 【雷同】“雷同”现在指两个东西极为相似。一般指抄袭现象。 “雷同”最早出处是《礼记》。《礼记·曲礼》上记载:“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生,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已,不当然也。”意思是说,打雷的时候,万物同时都响应。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断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闻声而应那样。所以,雷同还有“随声附和”的意思。《汉书·刘欲传》:“或怀妒忌,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就是指随声附和。但,“随声附和”今已不取其义。后“雷同”引申为抄袭现象。

4、 鱼鹰逮鱼——全凭一张嘴

5、 【仨鼻子眼儿——多出这口气】(歇)仨:三个。指多嘴或多管闲事。含责骂意。 也作仨鼻子眼儿——多出一口气。 仨鼻子眼儿——多出一股气。

6、 【占着茅坑不拉屎】(惯)指占着职位而不办实事。

7、 【初兰初四蛾眉月】释义:蛾眉:女子眉毛。初三初四的月儿样子好像女子蛾眉。例句:初生之月,妇女稍知书者日:“初三初四蛾眉月”,余则日“月牙儿”。

8、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见“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9、 【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招军旗:古时招募士兵用的旗帜。吃粮人:指吃粮饷的士兵。插起招军的旗帜,就有人应招参军。也比喻总会有人响应。例句:“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有个吴先生是在阎锡山部下当过旅长的退职军官,家里很富,才死了老婆。他在姐姐庙大会上见过小芹一面,愿意续她,媒人向三仙姑一说,三仙姑当然愿意。

10、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见“稻秀雨浇,麦秀风摇”。

11、 高梁秆拴骡子——拉倒

12、 【消停作好事】(谚)消停:从容做事,不慌不忙。指做事出错,常由于慌乱;能从容舒缓,不急不躁,事情自然就做得圆满。

13、 流水簿做袍子——满身都是账

14、 【将相本无种】将相不是血统决定的,是人奋斗得到的。 姚雪垠《李自成》:“将相本无种,小贼毛子只要替皇帝老子 立大功,为什么不能做将军?”

15、 过了正午的日头——偏西了;寒潮消息

16、 【十里长亭】在戏曲、影视中常常见到“十里长亭”送别的场景,但只见一亭,不见长亭,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十里长亭”不是十里,而是每隔十里设一个亭子。秦汉时每隔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歇脚,亲友远行也常在此话别。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亭设有住宿的馆舍。按秦法,亭应及时负责信使的马匹给养、行人口粮、酱菜和韭葱,类似驿站。 “十里长亭”原意并非送别,后来表示送别,这是怎么来的呢?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或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风险,一旦离家,很多事情都难以预料,通讯又不发达,所以,亲朋远行是件大事情。送有饯行,到有洗尘接风。特别是送行,必须先祭祀路神而后登程,其意是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后来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一般都是在路旁亭舍或路边临时设立帷帐,准备酒肴送别行人。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在古代诗词、戏文中有很多吟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今日送别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是在十里长亭;中国名剧《梁祝》送别一场,也是在十里长亭,虽然没有筵席,却送了一程又一程,谓之“十八相送”,场景感人泪下。文人墨客多用“长亭”这一特定场景表达离情别绪,逐渐为世人所接受,所以,一般送别时都安排在十里长亭。

17、 变戏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18、 【想起一阵风,过后一边扔】做事考虑不周,一哄而起,又不 能坚持。《北京日报》(1989,11,3):“倘想起一阵风,过后一 边扔,尽管你今天‘拔’了‘萝卜’,人家也会改日再种上‘萝 卜’,那就与‘割韭菜’一般无二了。”

19、 别人学习时,小叶不学习;别人睡觉哩,她又嚷着要看书。奶奶说她是“好吃剩菜”,还说她“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是赶晚集的好手”。(河南·郏县)

20、 【听见拉拉蛄叫不敢种地】(惯)拉拉蛄:蝼蛄的通称,昆虫,背部茶褐色,前足发达,适于掘土,生活在泥土里,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 形容人胆子小,听到一点闲话,就不敢做事情了。 也作听拉拉蛄叫,就甭种地了。 听蝼蛄叫就不种地了?

21、 【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谚)招安:劝招农民武装向统治阶级投降。 行在:专指封建帝王行幸所至的地方。旧指做官、发财都有捷径可走。

22、 【取经到了西天】《西游记》叙述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借指经过艰难,到达目的地。钱钟书《围城》:“总算功德圆 满,取经到了西天,至少以后跟李梅亭、顾尔谦两位可以敬 而远之了。”

23、 鲁达当和尚——半路出家

24、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谚)有多大的热能,就发多大的光。比喻不论能力大小,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5、 【乌纱帽】乌纱帽早已成为历史,它的词义已变成官员职务的代称。其实,乌纱帽刚一问世时,并不为官员所独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据史载,乌纱帽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期间,当时,南朝有个叫休仁的人,他以乌纱抽扎帽子边沿,称其帽子为乌纱帽。随后,又有人用白纱甚至杂色纱扎帽边,这样也就有了“白纱帽”、“杂纱帽”了。这许多帽子官民都可戴。到唐代,乌纱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艺。天子视朝时,按南朝旧制戴白纱帽,民间则盛行乌纱帽,只是一种俗帽,因其比较洒脱而为隐士山人偏爱,当时乌纱帽是一种十分随便的穿戴。到宋代,才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乌纱帽,连皇帝也不例外,乌纱帽两旁各有一根长翅(可参照宋朝皇帝的画像),足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免于抖落,官员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镇仪”,据说这种特别装束是为了保证戴帽者走起路来端正庄重,保持做官的尊严。明朝时,官员仍戴这种乌纱帽,但皇帝已经不戴了。明朝规定:官员上朝和办公时,皆须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帽翅长度较前缩短了,而且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双翅越宽。乌纱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词义却保留了下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经常能听到丢官就是丢掉乌纱帽。

26、 沸腾的开水——响(想)得厉害

27、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谚)百年:一辈子。做人不要做妇女,妇女一生的命运由别人操纵,苦乐不由自身。指旧时妇女被压在最底层,受尽屈辱。 也作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人定。 为人莫作妇人身,一生苦乐由他人。

28、 【河狭水急,人急计生】(谚)河身狭窄,水流就必定湍急;同一道理,人到急处,为形势所迫,就会生出奇计来。指情势危急时会逼出应急的奇谋。 也作“河狭水紧,人急计生”。紧:湍急。

29、 【战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军人要有准备牺牲的精神。张 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是战争,作为一个军人,战 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

30、 坟场里演戏——给鬼看

31、 捉蚂蚱喂老虎——难饱

32、 【破鞋,提不起来】释义:比喻事情十分棘手,或事态非常糟糕,没法说起。也指事情不要再提。例句:(老山头)怔了一刻,把手在膝盖上一拍,叹了口气说:“咳!破鞋,提不起来了!”冯贵堂问:“怎么?拉不过李霜泗来?”老山头摇摇头说:“他不来。”

33、 【 得理不让人/占理不饶人】虽然在理,但做得过分。池莉 《来_来往往》:“你固然有道理,但是也不要得理不饶人。”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和尚无头发,打伞遮住天。发、法谐 音,谓胡作非为。和尚,也说:秃子、光头。张涛之《中华人 民共和国演义》:“十年‘文革’浩劫当中‘和尚打伞,无发 (法)无天’的惨痛教训太深刻了,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呼唤 着民主和法制。”

34、 【拣日不如撞日】(谚)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与其挑个好日子办事,不如现在就办。

35、 铁叉子刷牙——硬找渣(岔)

36、 【 死了的儿子是乖的】对失去的感到惋惜。类似的:死了的 姑娘是好姑娘。《汪精卫的末日》:“民间对死人的评价是偏 于扩大:死了的儿子是乖的。”

37、 【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释义:比喻互不干涉,互不侵犯。也说:“人没伤虎心,虎有伤人意”,意即你不伤害他,他倒要伤害你。例句:三藏道:“天那,天那!火起时,只该助水,怎转助风?”行者道:“你知古人云: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风”

38、 【独占鳌头】“独占鳌头”现在泛指占居首位或第一名。它的原意是指古代科举考试头名状元。这个俗语源自哪里呢?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对此作了说明:“又俗语谓状元‘独占鳌头’,语非尽无稽。胪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中立陛石上,石正中镌升龙及巨鳌,盖警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语所本以此。” 原来,我国古代,皇帝管理朝政的金銮殿前,靠近大殿门口的地方,有一块雕刻着飞龙(天之骄子)和巨鳌(长寿神龟)的大石板,叫“龙鳌石”。每天早晨,文武百官上朝时,就从这块“龙鳌石”的两旁经过。封建王朝有个规定,凡逢大试之期,新考中的六十名进士,均须站在“龙鳌石”底下,由考中第一名的状元站在“龙鳌石”上,带领着向皇帝行礼谢恩。据此,后来遂用“鳌头”或“独占(站)鳌头”,指科举时代考中状元的人。如唐诗:“鸳鹭簪裙上龙尾,蓬莱宫殿压鳌头。”“独占鳌头”这一俗语至今还在使用。

39、 【四面墙挡八面风】(惯)比喻善干应付各种场面和事情。

40、 【张口三分利】只要说话,主动提出要求,就有好处。周立 波《暴风骤雨》:“你要哪块地,得说呀,张口三分利,你要不 说,分上坏地,怎么娶媳妇,养小子?”

41、 【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不能常十八】总要长大,借指不会 停滞不前。李准《李双双小传》:“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 不能常十八,双双,我孙喜旺今后一定要赶赶你,食堂炊具 改革这件事,我要下点工夫。”

42、 【帮倒忙】(惯)指原本想来帮忙,实际是给人添乱。

43、 【打拦头雷】(惯)比喻竭力阻止。

44、 【开口奶要吃得好】(谚)开口奶:婴儿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指婴儿第一口奶吃好了,以后喂奶就顺利。比喻学习或创业,开始时基础要打好。

45、 【船烂还有三千钉】(谚)指木船即使破烂了,也还有三干个铁钉在。 比喻富家即使败落,也还有厚实的家底。 也作破船还有三干钉。 大船烂了还有三干个钉。 烂船拾起有三斤钉。

46、 【亏众不亏一/欺众不亏一】对待多数人要用统一的标准, 否则会有攀比和不满。西戎《一个年轻人》:“大伯,试验是 全社的事,万一失败了,也是亏众不亏一,你想,大家都有吃 有喝,能眼看着叫咱挨饿?”

47、 【君子断交,不出恶声】(谚)断交:断绝交往。恶声:伤人的话语。指有修养的人和人断交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不以恶语相向。

48、 【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谚)取:谐“娶”,娶亲。隔河叫:随叫就到。旧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亲。

49、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从未有过冤仇。言外之意:现在为 什么作对?往日、近日,也说:前世、现世。类似的:一无冤, 二无仇。明代《水浒》:“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 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什么!”

50、 打雷不下雨——光响(想)有啥用;虚张声势

51、 妈妈叫我洗菜,我才洗菜,叫我扫地,我才扫地,从来没主动做过啥。妈妈说:“你呀,就像蛤蟆一样,点一下跳一下,不点就不跳。”(四川·雅安)

52、 【墙有缝,壁有耳】(谚)墙上有缝隙,消息会外漏;壁上有耳朵,说话会被偷听。指人们说话要随时随地留心,提防有人窃听。 也作墙有眼睛,壁有耳朵。 墙有缝,窗有眼。

53、 【照葫芦画瓢】释义:比喻照现成的样子模仿。例句:你们怎么搭,我们也怎么搭,照葫芦画瓢还不会?

54、 【在劫难逃】“在劫难逃”形容遇到不可解决或无法挽救的灾难。这个词语的中心词是“劫”,“劫”是佛教用语,表示时间极长,同“一刹那”相反。古印度传说认为,世界经过若干万年就要毁灭一次,再重新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就叫做“劫”,也叫“劫波”。关于劫的长短,各佛经说法不一,但总的说来,一劫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叫做“四劫”。到“坏劫”时,将会有水、火、风三灾出现,最后世界归于毁灭。也有说法认为,劫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一中劫包括两小劫,而每小劫则为一增(人寿自f一岁开始,每百岁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或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岁减一岁,减至十岁)的时间。这样看来,将永远恢复不了的东西比喻为万劫不复还真是恰当。如果遇到“四劫”当中的“坏劫”,当然是“在劫难逃”了。

55、 【糟房的姑娘——酒手】(歇)糟房:糟坊,酿酒的作坊。酒:谐“久”。指老手、行家。

56、 我做完作业正打算出去玩,妈妈叫住我:“为什么不看一会儿课外书呢?”我嘀咕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了,还要我看课外书。”“乖女儿,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快去看书。”(江苏·如皋)

57、 【瓜甜瓜苦,不在皮儿上】释义:比喻不能从表面看问题。例句:这会儿又一口咬定他们不会学懒。瓜甜瓜苦,不在皮儿上,嘴巴两层皮,说话不费力。懒不懒,要看实践哩!

58、 梦中吞象——野心勃勃;野心太大

59、 【功臣难过太平关】(谚)旧时开国建业的有功之臣,很难度过太平年景这一关。指历来在取得政权后,最高统治者总要迫害杀戮功臣良将。

60、 【馋猫总得奔腥味儿】(谚)指贪吃腥物的猫,一闻到腥味就会跑过去偷吃。比喻贪婪的人,总经不住物欲的诱惑。也比喻走邪道的人习性难改。 也作“馋猫改不了吃腥”。

61、 【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惯)一个做恶人,一个充好人。比喻两人串通一气,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坏事。

62、 登太行望运河——远水不解近渴

63、 赶马车的开汽车——不懂那一套

64、 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65、 【遮不得风,挡不得雨】(惯)比喻没有用处,不顶事。

66、 心里头长草——荒(慌)了

67、 砍木吃橘子——不顾根本

68、 【有板有眼】“有板有眼”指做事稳妥、不毛糙、按部就班地进行。它源于戏曲中的音乐节拍。明王骥德《曲辞》中说:“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 “板”就是板式。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叫“一板一眼”,节拍为3/4的叫“一板两眼”,节拍为4/4的叫“一板三眼”。如果演唱者节奏感差,强弱不分明,不是抢板,就是滑板,即掉板。所以将“有板有眼”一词指的唱腔合乎节拍,引申为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合规矩。

69、 回家看见爷爷正在劈柴,我试着劈了一根,结果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劈开。爷爷拿过来,手起刀落,一下劈成了两半,然后,他笑眯眯地对我说:“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河南·淅川)

70、 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

71、 新修的马路——没辙

72、 【秦】“秦”字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字。然而,它的来历非同一般。传说在秦朝之前,是没有“秦”这个字的,秦朝的国号当时写做“菜”。据说,“秦”这个字是秦始皇造出来的。他造的“秦”字流传千古,武则天造的“墨”字,却是昙花一现。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倨傲得意。他觉得“王”已经不能适应自己的功德,还要再找一个比“王”更高大的词,来标榜自己,于是取三皇五帝之“皇帝”二字作为自己的称号。国家也是一样,他觉得国号“琹”字不好,“一块木席上坐两个王,这怎么行?要找一个同音的字代替‘栗’才好!”但他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好字。突然,他瞥见案头的史书《春秋》,心想,《春秋》里写的是秦朝以前的历史,而历史的后半截就是秦朝的天下,秦要占“春秋”的一半。想到这里,秦始皇便用“春”和“秋”的各半边字合在一起,写出一个“秦”字,然后传令下去,将国号“栗”改为“秦”。从此“栗国”就成了“秦国”。然而,秦始皇虽然造出了“秦”字,想天下的春秋永远是秦朝的,但他的“春秋”梦很快就破灭了,秦朝仅传两代便被起义军灭掉了。秦朝虽短,不影响秦始皇千古一帝。

73、 【捂着耳朵捅铃铛】见“堵着耳朵摇铃铛”。

74、 王八的屁股——龟腚(规定)

75、 【从来纨绔少伟男】(谚)纨绔(wanku):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伟男:有作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来,凡是养尊处优的富贵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业的。

76、 【 南瓜老来甜】指成熟的时候,情况最好。古华《浮屠岭》: “反正他两个的事在浮屠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都说南瓜老 来甜,葛根老来粉,男女老来亲。”

77、 【有钱的王八大三辈】(谚)王八:乌龟,骂人语。旧指卑劣的小人只要有了钱,在乡邻的眼中就被抬高三辈,受世俗的恭维。

78、 【领袖】“领袖”现在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领袖”的本义是衣领和袖口。衣领和袖口在衣饰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领”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中就有“苍头衣绿耩,领袖正白”的描写。第一次将领袖用来形容人的是《晋书·魏舒传》,其中写道:“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意思是说魏舒仪表堂堂,气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领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称世人之表率。后来,人们逐渐将同一类人中的突出者称为“领袖”。现在,专用于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79、 【艄公多了打烂船】人多无组织,反而坏事。类似的:木匠 多了盖歪房。周立波《山乡巨变》:“只怕社一办起来,人多 嘴杂,反倒搞不好。俗话说:艄公多了打烂船。”

80、 【受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81、 【酒怕牛肉饭怕鱼】(谚)指最好的下酒菜是牛肉,最好的就饭菜是鱼肉。

82、 【鹅蛋子——又圆又滑】(歇)本指鹅蛋外形圆、表面滑,转以形容人圆滑。

83、 【捉刀】“捉刀”,现在指代替别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容止》,而发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晋封魏王,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归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见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有些呵碜,“不足雄远国”,弄不好会损害国家形象。决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崔琰,崔琰也满口答应了。于是,曹操让崔琰假扮自己接见使者,而他自己却“捉刀”扮成护卫站在崔琰旁边。等朝见完毕,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拿着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来这个使者真是慧眼识英雄,崔琰虽然帅气,但还是敌不过曹操的霸气。其实,曹操是多虑了,据《魏氏春秋》记载:“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曹操的“捉刀”演变成代人写文章或顶替别人做事的意思了。现在,“捉刀”的含义又有所发展,“枪手”是不是从“捉刀”变化来的呢?

84、 【一锥子扎不出血】(惯)1形容人不爱讲话,对外界事物反应慢或无动于衷。2形容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85、 棋逢敌手难藏身。

86、 狗戴礼帽——不像人

87、 会计的表格——道道不少

88、 【 身在蕾营心在汉】关云长在曹操营中时,心里总想回到 刘备那儿去。借指表面上为一方工作,实际上为另一方着 想。古华《浮屠岭》:“富滩虽说是你娘家,可你身在曹营心 在汉!这三国里的话你懂不懂?”

89、 【七十不打,八十不骂】(谚)对七十岁的老人,不可用打来惩罚他;对八十岁的老人,不可用骂来惩罚他。指对于年事已高的老人,要宽容善待。

90、 连天的阴雨——少睛(情)

91、 【打官司】“打官司”一词是个俗语,就是现在的诉讼。那么,“打官司”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官司”一词原来泛称旧时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见之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西晋学者杜预解释说:“官司,百官也。”这里说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司”是掌管、负责的意思,后来人们称“官司”是官事。为什么将诉讼称作“打官司”呢?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诉讼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很少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其讼事,常常为此大打出手,闹个你死我活,故将诉讼称为“打官司”,时间一长成为口头俗语。其二是说“被官打”。从戏剧当中的“击鼓升堂”看确实是被官打。告状人不管有理没理,有冤无冤,只要击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递状子。“打官司”一词是主谓语倒置,应当是“官司打”,就像戏曲《三打陶三春》一样,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动挨打。因此,上官府诉讼称为“打官司”。其三是说与“打”的词义有关,左边偏旁是手(扌),右边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手,所以“打”是个广义词,如打酱油、打电话、打篮球等,所以,“打官司”也类同,打官司就是请官吏公断。以上三说都有一定道理,观者自判。

92、 【推倒长城扶外围】(惯)长城原是用来防御外部势力进犯的,推倒它,是要扶助外人。比喻扶植外人,排斥打击内部力量。

93、 【蛤蟆、促织儿,都是一锹土上人】(谚)促织儿:蟋蟀。像蛤蟆、蟋蟀一样,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活动着的。指地位相同、命运相连的苦命人,理应相互关照。

94、 爸爸经常办事还没成功就瞎嚷嚷,妈妈说:“爸爸是屎没出来屁一大串。”(新疆·库尔勒)

95、 我放学后贪玩弄脏了裤子,爸爸让妈妈给我换条干净的。妈妈数落了我半天后说:“现在穿的裤子就这一条,没换的。”爸爸接着说:“怎么,老虎下山一张皮啊?明天给孩子再买一条吧!”(山西·洪洞)

96、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指诉讼言辞既经记录呈递,即 无法更改。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我问能不能向审讯员 讨回看看。崔老摇摇头,说有句俗话叫一字入公门十牛拉 不出。”

97、 【踢皮球】(惯)比喻互相推诿,把本该由自己解决的问题推给别人。

98、 【鸦浴风,鹊浴雨,八哥儿洗浴断风雨】(谚)浴:鸟儿在天空飞翔。 指乌鸦在空中飞翔,是将要起风的征兆;喜鹊在空中飞翔,是天要下雨的征兆;八哥儿在空中飞翔,是无风无雨的征兆。

99、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众人都有相同的认识。老舍《四世 同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不能怪你!你有个好心 肠!”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