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民间俗语俗话,令人爱不释手!

微博民间俗语俗话,令人爱不释手!

1、 【状元】“状元”指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它源于隋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隋炀帝统治时期便已开始,在当时,并没有殿试,但参加科考的各地士子到达京城后,在应试前需要向有关部门递送“投状”,考试结束后,成绩最优异者的“投状”便被放在全部“投状”最前面,称作“状头”。因古代以魁为首,以元为开始,故也以“魁甲”和“状元”的名号称呼第一名。从唐代开始,有了殿试,殿试的第一名仍旧称状元。到了宋代,殿试制度化之后,发榜之时,状元总是排在首位,故又称榜首。“状元”称号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始终,使用时间最长。若从殿试开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咖,最后一位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中国的科举考试延续了一千多年,共产生状元551人,’其中唐139人,五代十国11人,宋118人,辽18人,金15人,元32人,明89人,清114人。另外,张献忠的大顺政权状元1人,太平天国有状元14人。

2、 【扯葫芦倒秧】(惯)比喻东拉西扯地说些无聊的话。

3、 脚打拍子不跳舞——原地踏步

4、 【挽歌】现在,人死后在追悼会上放哀乐,古人怎么表达哀悼之情呢?当然是唱挽歌。那么,挽歌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汉初齐王田横死后,其部下非常悲痛,就作了丧歌,这便是挽歌的源头。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并丧歌也。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到汉武帝时,在音乐家李延年的加工制作下,《薤露》、《蒿里》二歌定了曲调,其歌词分别为:《薤露》: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生一去何时归!《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从此以后,《薤露》歌就适用于王公贵族,《蒿里》歌就适用于士大夫和庶人。“使挽柩着歌之,亦呼为挽歌”。但据研究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们唱挽歌的记录。比如《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吴国伐齐国“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杜预注:“《虞殡》,送葬歌曲也。公孙夏示必死,故命其徒而歌之。”孔颖达疏说:“盖以启殡将虞之歌谓之‘虞殡’。歌者,乐也;丧者,哀也。旧说,挽歌汉初田横之臣为之,据此,挽歌之有久矣。”由此可见,杜预认为《虞殡》是送葬歌曲,博学的孔颖达更直接指出挽歌早于田横之死。只不过到了汉代,国家正式规定挽歌成为丧礼内容,汉武帝时指定的官方挽歌就是纪念田横的《薤露》、《蒿里》。尽管后世挽歌的内容在不断变换,但挽歌这种形式却流传至今。

5、 【风有风头,雨有雨头】(谚)风刮来时,先有风头;雨下来时,先有雨头。比喻任何群体行动,总得有个带头的。

6、 【春冻骨头秋冻肉】春寒比秋冻更伤身体。杨朔《三千里 江山》:“唉!这个天气,凉森森的。春冻骨头秋冻肉,离了 棉絮还真不行。”

7、 【狗嘴吐不出象牙来】释义: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嘴”又作“口”。“吐”又作“掏”、“长”等。例句:孙桂英用手撩着水泼马凤兰,说:“狗嘴吐不出象牙来!一句正经的都没有。你这一套都是跟马主任学的吧?”

8、 【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歇)可着:尽着,就某种范围不增不减。指刚够,没有一点剩余。

9、 【目的】“目的”一词的含义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在“目的”一词中,“目”是眼睛,“的”是箭靶子,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这源于一个故事。公元581年,隋高祖杨坚篡夺了北周的政权,北周高官窦毅也结束了官宦生涯。窦毅有一女儿不仅姿色出众,而且是女中豪杰,敢于仗义执言,有大丈夫气概。她无限悲愤,骂道:“可恨我不是男子汉,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国难!”窦毅十分赞赏女儿的胆识,决意为她找一个好丈夫,好让她辅佐夫君谋大事。于是,窦毅出榜招婿,条件是不仅要有才学,而且要有武功。窦毅在屏风上画了一只孔雀,宣称谁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他。一时,满城哗然,贵胄王孙,争相角逐。不过,这帮纨绔子弟没有一人中的。这时,有位名叫李渊的青年闻讯赶来,他拉弓如满月,箭出如流星,连发两箭,先后射中孔雀的左右两眼。窦毅高兴极了,立即将女儿嫁给了李渊。窦女不仅辅佐夫君成就了帝业,而且生下了明君唐太宗。窦毅和唐高祖李渊都达到了“目的”。“目的”一词即源于此,意思是把孔雀的眼睛当做箭靶子。其含义后来才引申为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10、 下雪那天早晨,妈妈送我上学。一位漂亮的阿姨穿着毛呢套裙,站在107国道边等车,两只手冻得不停地搓揉。妈妈见了对我说:“这可真是大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河南·信阳)

11、 【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乐天赋,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调。现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个音符句子迷网,才能演唱出悦耳动听、千变万化的各种音调,我们熟知的音符有七个:1234567,何来五音不全呢?原来,七音符是乐谱中记录声音变化的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五音的说法,则是中国古人的发明。自从人类发现声音存在差异,便开始探求其中的规律。早在先秦,人们正经提出了五音的说法,即宫、商、角、徵、羽。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认为五音对应五脏器,所以声音随之变化,如脾对应宫音,它的声音慢而缓;心对应徵音,其声雄壮明快。后来,古人又增加了两个音,即变徵、变宫两音。变徵是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变宫则是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

12、 听我大声喊同学的绰号,爸爸气得直瞪眼:“揭人别揭短,打人别打脸。知道不?雨不大湿衣裳,话不多恼断肠:还不快去认错!”(河南·唐河)

13、 【狼腿拉到狗腿上】(惯)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

14、 【抬一个灭一个】(惯)抬举一个,打击另一个。指待人不平等。

15、 【忘到九霄云外】彻底忘记,解脱。忘,也说:丢、抛。萧红 《呼兰河传》:“到了如今,吃得饱,穿得暖,前因后果连想也 不想,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16、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东,东家,雇主。意即干活必须 符合东家的目的,才是有效劳动。或说:木匠不随东,累死 也无功。《北京日报》(1984,5,24):“事事不由东,累死也无 功。这个东就是市场信息、用户的需求。”

17、 表弟爱说大话,奶奶说:“几百斤的野猪,只有一张嘴;十二只老鼠咬猫,没有一只敢近身。你光凭嘴皮子上的功夫,能干什么大事?”(湖南·冷水江)

18、 【打人一拳,防人一脚】伤害别人,会遭到报复。清代《三侠 五义》:“那人忙中有错,忘了打人一拳,防人一脚,只听 ‘拍’,面上早已着了石子,哎哟一声,顾不得救他的伙计,负 痛逃命去了。”

19、 麻秆做扁担——担当不起

20、 【想起一出是一出】从前富贵人家,把戏班叫到家中唱戏, 戏目由他们决定,叫点戏。他们想点哪一出就演哪一出。 引申为:没有准谱儿,一会儿一个主意。王蒙《活动变人 形》:“老孙办事就是这么荒唐可笑,想去一出(戏)就是一 出。”

21、 【蔫牛不下磨,快牛门前卧】(谚)蔫(nian)牛:慢慢腾腾不起性的牛。同样拉磨,蔫牛拉得慢,下不了套;快牛早早拉完,卧在门前歇息。比喻干活利落的人,总显得轻松;干活不起性的人,什么时候都显得忙碌。 也作“快牛门前卧,蔫牛不下套”。

22、 【费周折】(惯)指经过许多曲折。

23、 【棺材出了,才讨挽歌郎钱】(惯)挽歌郎:旧时在丧家送葬时,受雇为死者唱挽歌的人。比喻事情办成了才去讨要报酬。也比喻办事错过了时机。

24、 楼梯上打架——阶级斗争

25、 【各人头上一片瓦】释义:各人只管各人的事。例句:“他们乡里干都会你‘半二流子’,我就不服气,‘各人头上一片瓦’,过日子的事情也用得着他们管?”

26、 【抬杠】“抬杠”比喻好挑毛病、好打叉子、搭话好与人作对的现象。它起源于中国的北方,“抬杠”起初还真同抬杠子有关。在我国的北方,很早就残存着一种习俗,那就是所谓的“抬杠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人们除了逛花灯、吃元宵、猜灯谜之外,还要参加热闹的“抬杠会”。会上,由身强力壮的人抬着竹杠,上面有轿子,轿子上坐着一个穿着奇装异服、口齿伶俐的人物。他就是“抬杠会”的主角。他们抬着竹杠和轿子在人群中穿行,轿上的人就和周围的人找话茬进行辩论,比赛斗嘴,甚至对骂,但谁也不会恼怒。 “抬杠会”上的两人的语言对抗逐渐演化,人们就常常把说话时双方的对抗较劲儿叫做“抬杠”。这种抬杠会在满族进入中原后,成了“抬杠”的起源。这种“抬杠”或“斗嘴”甚至还被转化成俗民生活艺术里以耍嘴皮子为乐的艺术活动,特别被相声艺术吸收和运用,中国有一个相声段子名字就叫《抬杠》,所以,“抬杠”并不全是浪费口水,其中也包含着智慧,要是能抬出点水平,那也是一种“口才”。

27、 电梯失灵——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28、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释义:宋代某州官名叫田登,忌讳和“登”同音的字,令百姓改称“灯”为“火”,每逢正月十五“放灯”,官榜写作“放火”。百姓讽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用以比喻只许自己胡作非为,不许别人正当行动。“不许”又“不准”、“勿许”等。例句:尤耿不禁开怀地暗暗笑道:“好,击中要害!什么四大自由,三大民主,全是假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9、 【腊月水土贵三分】(谚)指旧时一到腊月,逼近年关,所有货物都要涨价。

30、 【挂幌子】(惯)原指在店铺门外悬挂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某种迹象显露在外表上。

31、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释义: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例句:供桌上,摆放一捆儿毛豆,两杯水酒,一堆红枣,一只雕花的大青萝卜。……这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32、 依靠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

33、 雨接连下了一个星期,真烦人!一天,我问爷爷雨为什么总是不停。爷爷说:“雨前淅淅必久下,雨后淅淅必久晴。这雨一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所以,要连阴。”(河南·镇平)

34、 【重孙有理告太公】(谚)重孙:孙子的儿子。太公:曾祖父。只要占着理,重孙也可状告太公。指理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理不在辈分大小。

35、 学校离我家有很长的一段山路,每当我抱怨上学难时,妈妈就会教育我说:“学习如种地,种地必吃苦,苦后必有甜。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明天。”(河南·淇县)

36、 【有缘千里来相会】此语源自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苏州一大户人家的女儿叫席盼盼。一次,她去紫金庵烧香,回来时发现髻上的一支宝簪不见了。而这簪是席盼盼家的祖传之物,所以只好贴出告示,重赏拾到簪者。有一天,一位广东客商肩驮一猿来到紫金庵门前,看到告示后也没在意,心想,这种好事也轮不到自己。就准备在庵前人多的地方做点小生意。没承想猿将一支簪交给了他。原来,那天盼盼的簪被树枝钩住了。还是猴子眼尖,就爬到树上摘了下来。客商将簪送到席家。席家见客商一表人才,又没结婚,就将盼盼许配给他,择吉日完婚。不料,猿偷吃了厨房的东西,客商一气之下将猿杀死了。一对新人入了洞房,新娘听说簪是猿找到的,就说:“女方媒人是簪,男方媒人是猿,应该谢谢猿。”可是,新郎却说,猿被他杀了。新娘一听非常生气,责骂客商伤天害理,说:“我们是有‘猿’千里来相会,无‘猿’对面不相逢。”还将新郎赶出洞房,婚事告吹。由于“猿”和“缘”是谐音,“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就从中演化和引申出来。

37、 坟头儿不叫坟头儿——土包子

38、 【七孔生烟,三尸冒火】(惯)七孔:七窍,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三个神,每于庚申日将人的罪过奏闻天帝,以减人禄命。形容着急或生气到极点。

39、 【睁着眼睛不见贼】(惯)指人没有分辨能力,认不出坏人。

40、 打雷不下雨——光响(想)有啥用;虚张声势

41、 【打一巴掌揉三揉】(惯)指先打击后安抚,又打又拉拢。

42、 【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称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为“父母官”。它源自何处呢?源自汉代正史。《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期,南阳郡治安状况非常糟糕,盗贼猖狂,百姓逃离,田园荒芜,境内一片狼藉。一个名叫召信臣的到这里任太守,此公为政勤勉,很有计谋,首先严厉打击盗贼,稳定社会秩序,劝说人民发展生产,对游手好闲、不干农活的浪荡子弟毫不客气,像严父一样督促他们搞好农桑。因为召信臣治理有效,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流离百姓纷纷回到家乡,过上了好日子,人们十分感谢这位好官,被大家称为“召父”。另据《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新任太守杜诗也是个好官,清廉节俭,勤政为民,任期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增收粮食,像慈母那样细心关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很开心,被当地人尊为“杜母”。事有巧合,同是汉朝(西汉东汉),同是南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们把关心百姓疾苦,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州县好官尊为“父母官”。从此相沿成俗,这个称呼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仍有这种称呼。当今的“父母官”够格不够格,老百姓心里有数。

43、 一根木头难烧火,一扇石磨难磨面。

44、 【老虎吃蚊子——枉张空口】(歇)指白张嘴求人,没效果。

45、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什么是“浮屠”?浮屠是佛教用语.浮屠,也叫“浮图”、“休屠”。起初,佛教徒被称为“浮屠”,佛教被称为“浮屠道”。后来,称“佛塔”也叫“浮屠”。现在大家说到浮屠,一般都只指佛塔了。佛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其中以七级为最多,因此有“七级浮屠”的普遍说法。佛塔原来是用来埋葬有德高僧的身骨或藏佛经的,所以,造塔的功德很大。但是,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活人一命更有意义,因此有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大家去挽救痴迷不化的众生,让他们得度。《西游记》第八十回就有一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这句话道出了佛的终极目的,佛即救人。从大处说,普度众生。

46、 邻村有一家人,儿子把父亲打成了重伤。我爸爸评价说:“这叫宠子不孝,肥田瘪稻。”(安徽·合肥)

47、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惯)金乌:太阳。玉兔:月亮。指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来,夜色降临。 也作“金乌早坠,玉兔飞升”。

48、 【朝廷不打送礼人】(谚)指送礼与人,只要不是贿赂,原是无可厚非的。

49、 红娘挨打——为别人担不是

50、 【斧头再锋利,剖不开头发丝】释义:比喻本事再大,也有对付不了的难题。例句:真是斧头再锋利,剖不开头发丝;共产党再厉害,也改变不了千年万代的老规矩!

51、 【不登大雅之堂】(惯)不能登上文雅高贵的殿堂。指人或事物粗俗不雅。

52、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53、 【脑子里缺根弦】(惯)比喻头脑简单,心眼儿少。

54、 【海上飘白云,海底藏黄金,只要海不干,鱼虾便成群】释义:形容大海美丽富饶。例句:“对,又大又美,而且非常富饶。俗话说:‘海上飘白云,海底藏黄金,只要海不干,鱼虾便成群。’”接着纪洪涛又兴致勃勃地给她讲怎么看水纹,辨流向,避暗礁,识鱼群。

55、 【挨一拳,得一着;挨十拳,变诸葛】(谚)诸葛: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足智多谋著称。指人受到挫折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教训,挫折越多,越能增添智慧,增长才干。

56、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释义:坏事很容易被人们知道。例句: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不大的工夫,寇家的丑事就传遍了全胡同。

57、 蝉不叫蝉——知了

58、 【懒驴上磨屎尿多】讽刺人懒惰,做事情不抓紧时间。尤 凤伟《中国一九五七》:“就指责他故意磨洋工,还骂了句懒 驴上磨屎尿多。”

59、 【内藏虎狼之心,外饰温恭之貌】(惯)指人内心凶残狠毒,外表却装出温良恭谦的样子。

60、 【八两换半斤,人心换人心】(谚)旧制秤一斤是十六两,八两换来半斤,这是公平的交换。指只要诚恳待人,自会换取人们的信任。 也作“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61、 【观于海者难为水】(谚)比喻见过大世面,小人物或小事情就不会在意。 也作“久经大海难为水”。

62、 【囫囵吞却一个枣】(惯)比喻对某种事物或理论不理解,笼统接受。

63、 【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意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俗语出自汉朝。汉武帝时,居住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的羌族各部落,归顺汉朝。到汉宣帝时,西羌各部族开始秘密和匈奴联络,甚至准备向匈奴借兵,“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准备彻底推翻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立统一的羌族政权。自此,汉朝对于羌族的控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困难的局势,宣帝派人向曾参加过武帝时北征匈奴的老将军赵充国请教,派谁去才能解决问题。赵充国说:“没有谁比我更合适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问赵充国:“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如何,需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安排,不能离开现场具体情况,纸上谈兵。我愿意先尽快赶到金城,从当地了解情况,制定好应对的计划,再向陛下回复,请陛下相信老臣。”到达金城之后,赵充国充分了解情况,准备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稳守不出战,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联军中并不坚定的部分首领,对和汉朝作战产生了怀疑,引起了羌族内部矛盾。稳扎稳打,一战击败羌军主力,其他羌军纷纷倒戈,投降汉朝,西羌局势终于安定下来。自此,“百闻不如一见”便流传后世。

64、 【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谚)岁考:清代各省学政对所属府、州、县学生员举行的考试。指秀才们怕的是岁考,就像讨饭的乞丐怕狗咬一样。

65、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谚)指只要舍得金钱,就能招得勇士为你卖命。 也作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死夫:不要命的勇士。 重赏之下出勇夫。 重赏之下无懦夫。

66、 天变的时候,妈妈总会说:“看看天上的云往哪儿飘,就知道会不会下雨。”还说出一句顺口溜:“云往北一阵黑,云往南水漂船,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河南·安阳)

67、 兵糊涂一个,将糊涂一群。

68、 【 蚂蚁啃骨头】指聚集众多的力量,完成巨大的任务。图 书:“买主就这样联手压倒卖主,小户们就是这样打败大户 的。事后有人感叹说,这是蚂蚁啃骨头。”

69、 【船到桥,直苗苗】(谚)指船行到桥头,船身自会直直地随着水流通过。比喻凡事用不着心急,事到临头,自会有解决的办法。 也作船到桥头自会直。 船到江心自会直。 船到湾头自然直。

70、 爸爸拉一袋麦子去磨面,袋子上面有个小窟窿,妈妈看见了,连忙拿针线去缝,还说:“粒米成箩,滴水成河,掉了多可惜!”(河南·邓州)

71、 【八擒孟获——多此一举】(歇)孟获:三国蜀汉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当地豪强。刘备死后,孟获起兵反蜀。蜀汉建兴三年(金元225年),诸葛亮领兵南征,对孟获采用“心战”,七次生擒,七次释放,

72、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惯)指说话的人不是有意的,听话的人却动了心。

73、 【不怕硬的,就怕横的;不怕横的,就怕不要命的】(谚)横:蛮横不讲理。指蛮横的比强硬的难对付,但最难对付的还数那种连命都豁出去的人。

74、 【 伸手不见五指】形容漆黑无光,或能见度极差。成语:漆 黑一团。孙犁《风云初记》:“风雨越来越大,大堤上黑得伸 手不见五指。”

75、 【温开水泡茶——慢慢来】(歇)指行动迟缓或行事慢慢腾腾。

76、 【二虎不能同山,两雄不能并立】见“两雄不俱立”。

77、 【猪八戒撞上罗刹女——甘拜下风】(歇)罗刹女:《西游记》中人物,即铁扇公主,牛魔王的妻子。 《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取经途中受阻火焰山,向罗刹女借芭蕉扇灭火,罗刹女不借,打斗时,猪八戒不敌罗刹女。指心甘情愿地承认不如别人。

78、 【蝗虫吃过界】(谚)蝗虫:昆虫,善飞善跳,农作物的害虫。指蝗虫结队飞行,作践庄稼,不分地域。 比喻贪官污吏肆意侵吞,损国害民。

79、 【中看不中吃】(惯)比喻外表好看,却没有用处或没有本事。

80、 神仙的茅坑——没有份(粪)

81、 【明星】“明星”现多指在文体等方面成绩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首先说天。“明星”,古书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这是肉眼能观察到的亮度较高的星。有月,众星捧月。无月,明星耀眼。这是“明星”一词的最早出处。其次再说地。《太平广记·采仙录》日:“仙女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明星”原是华山仙女的名字。不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众人仰慕。所以,近代人们常以“明星”比喻成绩卓著、出类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领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电影明星”、“歌星”等。众明星参加晚会叫“今夜星光灿烂”。

82、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83、 【衣裳】“衣裳”指一年四季能穿的所有衣服,都叫衣裳。最初的衣裳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故后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到有文字记载时,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时期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到春秋战国时,这种上衣下裳开始变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长了一些,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还都穿裙子。《诗经》中多次提到有“麻”(衣领)的新式服装,以及“袍”(一种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做被的长式衣服)、“裼”、“裘”等儿童褓衣和皮衣。可见,当时人们的衣着已十分可观了。

84、 【头枕着烙饼挨饿】见“枕着烙饼挨饿”。

85、 【君子不记小人过】见“大人不责小人过”。

86、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严格执行法纪。成语:赏罚分明。 姚雪垠《李自成》:“今后剿贼首要在整肃军纪,有功必赏,有 罪必罚。”

87、 【火烧眉毛——且顾眼前】(歇)且:姑且,暂且。指情势急迫,暂且先料理眼前的事。也指遇事缺乏长远眼光。

88、 【砌墙千朝,拆屋一日】释义:借指建设困难,毁坏容易。例句:毛头星君狠狠心,吩咐把花厅拆去。俗话说,砌墙干朝,拆屋一日。瓦木匠七手八脚,一霎时,一座楠木花厅就墙坍壁倒,屋顶翻身。

89、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相思】(歇)“木”边加“目”为“相”,“田”下加“心”为“思”,合为“相思”。原是一种拆字格,不出后语。指男女相爱慕却又无法接近而引起的思念。 也作木边目,心上田——相思。 木旁目,田下心——相思。 目边之木,田下之心——相思。

90、 【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释义:比喻任何成果都是长期下苦功取得的。例句:张嘉庆看忠大伯心思有了转变,也想,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要从长远着想。

91、 【四面光,八面圆】形容人圆滑世故。冯德英《苦菜花》: “外表上四面光八面圆,背地里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2、 鱼鹰下洞庭——大有作为

93、 【爱挑的担子不觉重】(谚)指做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不怕困难,不觉得难以忍受。

94、 眼看就要下雨,妈妈叫我赶紧朝屋里抱柴火。她见我走路慢慢腾腾的样子,就说:“看你,一步踩不死个蚂蚁,干个事跟驴身上搁钉似的恁难。”说罢,抱着一大抱柴火急匆匆地走到前边去了。(河南·正阳)

95、 【猫儿扳甑子——给狗赶了膳】(歇)甑子:蒸米饭等的炊具,形似木桶,有屉无底。膳:饭食。比喻自己得来的成果被人夺走。

96、 【吃哑巴亏】(惯)指受了损失不便声张或无法申诉。

97、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释义:比喻好景不长。常用来说明某些事物虽然暂时还繁荣、兴旺、强大,但很快就要衰弱没落下去。例句:电影《蓝色的海湾》中一位老工程师感慨地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8、 【 天塌不了,地陷不了】不可能发生险情,无须顾虑。或说: 天塌不下来。成语:杞人忧天。姚雪垠《李自成》:“天塌不 了,地陷不了,官军把咱们从商洛山赶走不了。”

99、 【亲者割之不断,疏者续之不坚】(谚)关系亲密的,用刀也割不断;关系疏远的,强连到一起也不坚牢。指人际关系是亲是疏不可强求。 也作“亲了割不断,假了续不上”。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