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放下的禅语_堆糖句子网

佛说放下的禅语_句子迷网

1、 若以负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且光明的。

2、 除了对人与事必须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耸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平,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3、 学佛必须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一,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4、 ⊙诸有自归佛,不堕三恶趣,尽漏处天、人,便当至涅槃。《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善聚品

5、 ⊙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生。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亿杂类之身。《净度三昧经》

6、 ⊙不做低劣事,不受人驱使,不依附权贵,不以法为商。《即兴自说·螺发外道经》

7、 ⊙大凡诸佛菩萨进修之门,有正有助,有实有权。理事齐修,戒乘并急,悲智双运,内外相资。若定立一宗,是魔王之种;或亡泯一切,成己见之愚。(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上

8、 ⊙人生是苦的(空虚),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是谓现证涅槃。——明海

9、 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10、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爱心的人,处处给人温暖;有私心的人,处处给人冷漠。

11、  天才就是那些偶尔泄露天机的人。

12、 ⊙欲!我知汝本:意从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13、 问:“在人与人之间,您的心难道没有障碍吗?”师言:“修行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就是因为要脱离人我是非,才需要修行。如果修行还去招惹人我是非,那又何必修行呢?”

14、 ⊙直截根源,不存知解。当阳露出,不费纤毫。若也眨起眉毛,早成蹉过;才落拟议,便隔千山。——《鼓山语录》

15、 ⊙做一个自由、乐观的人。一味抱怨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便到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墙角的垃圾;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飞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16、  亚洲首个盲人博士李雁雁对我说,他在日本留学后又留学美 国,最后落叶归根回到祖国,不是因为对美国舒适的生活和优越的工 作不动心,而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在中国,自己必须对母亲尽孝。 “孝 是做人的根基,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自己的父母,做朋友不可靠,当 公民也无忠心,何谈爱国?”李雁雁总结。

17、 【禅语悟道】不简单的事能坚持,才是真本领;困难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18、  早晨的摇曳多姿年轻了我的年轮,早晨的美丽旋律放飞了我 的心灵。有你,所有的日子都是全新的;有你,所有的希望都是生动 的。你的芳馨弥漫我的生命,你的灿烂鎏金我的人生。亲爱的早晨, 我的呼吸因你而和畅,我的信念因你而生长,我的浪漫因你而飞扬, 我的未来因你而绚烂。

19、 ⊙ 佛法有“六度”,“度”是度过一切烦恼之意。“忍”是“六度”之中 第三度。忍有两种:第一是世间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第二 是出.世间忍,即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忍 詈骂、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难忍能忍,难施能施。

20、 修行就是要常保智慧的光明,而不是让它一闪即

21、 【生活禅语】知足的人,不会贫乏。

22、 只有感动还不够,一定要行动才能深刻体悟。

23、 ⊙ 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经历的事情多 了,就会得到一个结论:“与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不如让自己常备一把 伞。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谁也救不了你,除非你自己。自救者天救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4、 ⊙十五、安忍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以忍者上。《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增上品能行忍者,方可名为有力大人。《四十二章经》

25、 ⊙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自念浮云盖复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身性中万法皆现。——《坛经一阡悔第六》

26、 ⊙道不远,性海非遥。但自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不真。此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也。——《慧思大师》

27、 一个人犯了错,如果能及时改正,也能修成正果。

28、 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29、 【人生四贱】 可笑贫而无志;可悲无知无学;可恶贱而无能;可叹老而虚生。

30、 ⊙无明即是一切诸佛得道之处,所以缘起是道场。无明且不明,亦不暗。不明只是本明,不明不暗。(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31、 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赎者的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父和徒弟的关系。

32、 ⊙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未法身。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胜鬘经》

33、 ⊙(四)出家正业正戒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佛遗教经》

34、 ⊙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钱的堆砌,也不是以物质衡量的价值,而是一种身心的状态。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也可能比一个满身金银的富人更富足。

35、 ⊙做人如兰,淡泊自然。淡泊的人生,如一株幽兰,静静地生长,默默地开放。开花不为与百花争艳,只为不辜负了宝贵的生命。远离尘世的喧嚣,独居幽处而从不寂寞,与世无争而又从不孤芳自赏。

36、 ⊙大道纵横,触事现成;云开日出,水绿山青。——《泐潭文准禅师》

37、 ⊙修一善心,破百种恶。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法句经》卷上,明哲品

38、 修持的程度不同.自在的程度也就不同,因而解脱的程度也会不同,真正的解脱是一种到达极致的自在,世间一切烦恼,皆由有我而起。若能够体验到菩提达摩话中的“无我”境界,无论忧愁还是喜悦,一切自然会随风消散。

39、 ⊙(二)十二因缘见十二因缘即是见法,即是见佛。《佛说稻芊经》

40、 ⊙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重重帝网名即身。法然具足萨婆若,心数心王遍刹尘。各具五智无际智,圆镜力故实觉智。(日本)空海《即身成佛义》

41、  山外青山楼外楼,世上处处有高人。虽然没有必要仰望那些 高人,但学会倾听还是有益的。在倾听中增广见闻,在倾听中自省自 悟,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成为高人,也会拥有自己的倾听者。

42、 ⊙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达摩大师血脉论》

43、 ⊙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佛陀的格言》

44、 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说苦是因为他不能堪忍!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45、 人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众生,人间便会散发“透彻之爱”的光芒。

46、 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就能祥和。

47、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48、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朴者未必悖,承顺者未必忠。故善知识不以辞尽人情,不以意选学者。(宋)灵源清禅师(《禅林宝训》卷二)

49、 ⊙原谅别人,人和人之间难免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或许对方根本就是无意,或许对方有难言之隐,退一步天地宽,不妨试着置之一笑,给别人也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原谅别人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高远的宽阔的胸怀,吃亏并不代表软弱可欺,因为原谅远远比报复好!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