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禅语_堆糖句子网

人心禅语_句子迷网

1、 ⊙不自在相为无我相。南传(锡兰)觉音《清净道论·论行道智见清净品》一切法皆属因缘,属因缘故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我相不可得故。(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2、 很多时候我们做人失败,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和自察,反而对他人投入了丰富的鉴别和想象。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糊里糊涂;对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却一清二楚。其实我们应该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使我们进步和成功。

3、 慈悲要从内心启发,造福要用身体行动。

4、 ⊙一相三昧者,……专念一佛,不舍是缘。如是菩萨于如来相及世界相了达无相。常如足观,如是行,不离是缘,是时佛像即现在前,而为说法。《华手经》

5、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所求的人生,就有痛苦与烦恼。

6、 佛法讲真空,一物也无;讲妙有,万行具足。这就是最实际的、活生生的辩证法。

7、 ⊙也许我们应该为一只南飞的大雁,痴守在老旧的楼台,尽管它不是为你我而飞翔;也许我们应该为一枚落叶,停下匆匆行走的步履,尽管它不是为你我而飘零;也许我们应该为一朵莲荷,洗净浊世里浮躁的心,尽管它不是为你我而美丽。

8、 大多数男人爱女人时,不自觉地会扮演强者的角色,照顾弱小的女子是他们阳刚的天性使然。

9、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10、 放得下是为了包容与进步,放下对个人意见的执著才能包容,放下今日旧念的执著才会进步。

11、 ⊙人活得累,一是太认真,二是太想要。欲望和诱惑,迷乱了你我的心,挣扎在追求与放弃之间,纠结在取舍与得失之间。人生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许只有到最后一刻,才会真正的明白。

12、 ⊙【佛心禅语】 骂人,大家都觉得是不文明的行为,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要骂,看来 是缺乏安忍的定力,用佛家的话讲,就是犯下了恶口罪业。

13、 比如,金翅鸟在虚空中高高飞翔时,它的影子虽然没有现出,但并非没有身影,最终无论它降落在哪里,黑糊糊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同样,所造的善恶果报,虽然暂时不一定会现前,但最终不可能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如《功德藏》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14、 ⊙当有慈心于天下,有慈心于佛,人骂不得应,不得恨。持慈心向天下。如狱中有系囚,常慈心相向,人处世间,亦当慈心转相怜悯。《佛般涅槃经》卷上

15、 世间苦,做人亦苦,但做人是成圣成佛唯一的道路。

16、 心和万事兴。

17、 ⊙恶业使我们无法主宰、调伏自己的心,这本身就是苦的例证。心念滋生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苦的本质。——堪忍尊者

18、  每个人都有隐秘的愉悦,每个人都有暗藏的伤痛。人生是一 幅美妙的画卷,人生也是一道隐约的伤痕。生命开出过灿烂的花朵, 生命也飘荡过阴郁的流云。世间没有完美的人生,个体的生命也不会 永恒。让微风拂过鲜花簇拥的画卷,让阳光抚平流云划过的伤痕,我 们的精神家园才会宁静,灵魂之树才会常青。

19、 ⊙一味接受的人生是贫穷的因果,经常喜舍的人生是富贵的因果。(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20、 处理事情,感情要蕴藏在理智中;与人相处,则要把感情表现在理智上,如此才会事圆、理圆、人也圆。

21、 佛法、禅以直面人生的态度,要求我们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见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脱死。

22、 ⊙能自改者,与无过同。《妙花经》

23、 人只活在当下,没有你之前,地球已然存在,有了你之后,地球依然存在。茫茫尘世间,人不过就是一粒浮尘,来自偶然,也不知去向何处。今世做人,就做好人的本分,不必去追问前生,亦不必去幻想来世。今生为何而生、为何而亡,亦不必追想。

24、  左边板牙坏了,不得不于前些日子拔掉。今天中午因为吃饭 过速,又将右边坏了一半的板牙硌痛,晚上进食近于囫囵吞枣。由此 想到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由于节奏太快,注意力被速度分散,多少 人,多少事因此被咯。速度为王,硌痛事小,硌死事大,譬如温州动 车追尾之类,实在令人扼腕。

25、 做人应有一分自己的志向、愿心、趣味。人生如果没有志向,即如握笔画图,不知要画什么?东涂西抹,终究不能画出完整的图形。

26、 ⊙生活中,有的人爱从门缝里看人,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别人的成绩充耳不闻,故意挑剔别人,贬损别人,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抬高自己。可实际上展现的是“心眼小、不容人、有私心”。你在“门缝里”看别人,同时也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了自己矮小的印象。因为当你发现了一个鄙视别人的理由时候,别人同样也会发现一个看不起你的理由。

27、 ⊙在佛教中,“不知自己”以及“不明道理”,亦即所谓的“无知无明”,被认为是一种罪。——梅原谛愚禅师

28、 ⊙

29、 ⊙(三)如来藏、佛性、法身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卷五十一,如来出现品

30、 在忙碌中找到成就感,忙出价值,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矛

31、 ⊙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着。《楞严经》卷九

32、 苦是不可以消除的,但是却可以减轻。

33、 ⊙(二)闻思修慧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痛苦之良药也,伐烦恼树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佛遗教经》

34、 ⊙夫比丘者,体预僧宝之尊,职绍佛法之种,须超群拔俗,迥脱流俗知见,方无愧厥名。倘故辙不改,则一举一动,罪案如LL』。一旦业风吹去,袈裟下失却人身,苦中之苦!(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示存朴

35、 有人问:“为何要持戒?”师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错的罪恶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规矩,自可避免犯错。”

36、 ⊙尽偏中者,大小学人有于断常偏病,则不成中,偏病若尽,则名为中。本对偏病,是故有中,偏病既除,中亦不立,非中非偏,为出处众生,强名为中,谓绝待中。(隋)吉藏《三论玄义》卷下

37、 ⊙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于六波罗蜜多。《大般若经》卷四十九,大乘铠品

38、 ⊙夫居士学佛与出家僧众异:出家僧众乃少数人之住持佛教,专务内修外弘者也;而居士学佛,则期以普及乎全人类,风俗因以淳良,社会由之清宁者也;由遵行人伦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十善菩萨行者也。(民国)太虚《居士学佛之程序》

39、 佛用慈悲和智慧救济众生,是悲智并用的完人。慈悲和智慧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离,慈是浊世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道路,而智慧则是指南针,把持着正确的航向。

40、 当下的心念——好的,应精进;不好的,应去除。

41、 ⊙ 助人者得人助,你乐于帮助别人,一旦你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 就会主动来帮助你。当然,你帮助别人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得到回报,而 是因为你有能力为社会多付出、多贡献一点。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 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为人处世的 本分。

42、 ⊙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43、 ⊙【佛心禅语】 人生宛若大梦一场,也像是在道路中摸索,如果迷失自己,做的是迷 梦,走的是迷途,只知追逐短暂的幸福,当然无法发现自己掌中的明珠。 所以,做人必须要认识自己。

44、 如果你折射太阳的光辉,它便灿烂无比,哪怕在一瞬间,露珠会变成水蒸气。

45、  人一生专注一件事,即使不成功,也一定会有所得。人一生 关注的事情太多,即使偶尔成功,也一定得不偿失。生命不仅有限, 而且无常,这个世界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将有限的精力浪费在与自 己根本无关的事情上,何苦来哉?

46、 助念佛号,是安慰即将往生的人,使其心不恐惧,心灵得安详。

47、 ⊙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一种健康人格的表现。

48、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49、 ⊙若自得利,先推他人,其心常一,无有放逸。见他得利,欢喜如己。《菩萨善戒经》卷六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