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泪下的母爱故事(简短的真实母爱故事 )

近日,云南曲靖一位妈妈,

一天打三份工、

背着14岁脑瘫儿上学的视频,

感动了许多人。

网友们泪目之余,直呼“最美妈妈”。

她就是39岁的母亲李荣芬,

面对脑瘫儿子渴望求学的眼睛,

毅然拿出孩子小时候的花背带,

风雨无阻的送孩子上学,

“只要我背得动一天,我会一直背他去读书!”

一天4趟,花背带背起脑瘫儿子上学

云南曲靖富源县中安街道扶贫育红学校,掩映在县城清溪路一个偏僻的居民房中。尽管有些简陋,但学校每天都有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在闪耀!

一位妈妈驾驶着三轮车,塑料布遮风挡雨,载着脑瘫的儿子来到一公里外的民办学校,校门外将车停稳,掏出传统的花背带把14岁的男孩包裹起来,就像小时被孩子一样,将身体高大的孩子系在背上、绑结实,随后背起孩子一步步走进学校,吃力地沿着楼梯攀爬而上,一直要被背到三楼的教室,将儿子安顿在轮椅上坐定后,用棉衣把孩子的腿部包裹得严严实实,方才离开学校去打工。

这一幕成为学校正常上学日固定的动人画面,让人泪目。每一天,妈妈接送孩子来回要8趟,背着孩子上下楼梯4趟,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与体力。

这位母亲名叫李荣芬,今年39岁,富源县中安街道多乐人,需要妈妈用背带艰难背到学校的孩子名叫杨鑫盛,今年14岁了,在富源县扶贫育红学校就读二年级。

因为患有先天性缺血缺氧性脑瘫,小鑫盛身体扭曲变形,不能站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都要靠妈妈用背篼背着去上学,因此他也被大家称呼为“背篼男孩”。

“他就是很想读书,没上学时一天坐在家里,就喜欢翻阅弟弟的书看,弟弟不会做的题他反而会做,我看到娃娃眼睛里那种想去读书的眼神,心如刀割,当妈的每个娃娃都是宝,我就下定决心要送他去学校。”李荣芬含泪跟记者回忆道。

随后,李荣芬多方寻找学校,起初都没有学校能接收小鑫盛这样的孩子。最后,李荣芬找到了中安街道扶贫育红学校,校长傅福获悉情况后,随即安排入学,就这样13岁的小鑫盛告别了13年的“家里蹲”,开启了妈妈背着读书的艰难求学路。

勤奋好学,“背篼男孩”成绩很傲娇

母亲李荣芬说,家里一共三个孩子,小鑫盛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妹妹和上四年级的弟弟。

“娃娃半岁的时候,就发现他总是坐不住,和日常的孩子不太一样,我们就带着他到处看病,昆明、上海、邯郸等一些大医院都去看了,只是诊断说是缺血缺氧性脑瘫,当时我一听结果就瘫倒了,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一样……”母亲李荣芬说。

她和在煤矿上挖煤的丈夫带着孩子奔波于省内外各个知名医院,寻医问药,给孩子做康复治疗,先后花销了20多万医药费,欠债一些债,但孩子病情依然不见好转。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从婴儿长成大小伙,病情却依然没有起色,小学文化的李荣芬内心无比绝望,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小鑫盛的外婆说:“孩子再怎么,始终是条生命,再苦再难,也不要放弃他,要把他养大!”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李荣芬走到现在。李荣芬送小鑫盛读书的路上,有太多的心酸故事,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她都风雨无阻。

有一次,妈妈印象特别深,当时下雨她背着孩子,小鑫盛撑着伞,风太大把伞也吹飞掉。“背篼里面的他一下子就立出来,手就杵在路上,旁边的人就着急地喊,这个小娃要立出来了……”不堪的往事,李荣芬讲述起来早已泪流满面,多年来的各种辛酸实在太多。

妈妈欣慰地是,小鑫盛很争气,尽管被诊断为脑瘫患儿,但身残志坚,内心也有一股不屈服命运的努力,上学期间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班上的老师都夸赞不已。

教室里的小鑫盛有些孤单,下课了别的同学可以蹦蹦跳跳,自由穿梭奔跑,他却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轮椅上,羡慕之余他就是拿出作业来写字,算数学题,作业总是比别人完成的要早要好。因为腿脚无法动弹,鑫盛连上厕所都无法,只能穿戴尿不湿,早餐班上的热心同学会帮他去食堂取来。

小鑫盛很优秀,聪明懂事,语文作业书写漂亮整齐,时常获得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每次月考他的数学都能得满分,语文都在95分以上。数学老师杨跃芬说,小鑫盛刚来的时候内向、自卑,现在他性格开朗了很多,也慢慢愿意开口说话,发音渐渐清晰起来。

班上13个孩子,大部分属残疾孩子、留守儿童或者父母离异,这些孩子可怜的背后都很有爱心,尤其是牛昱棋、刘萌等同学,每天都会帮助小鑫盛和班上另一名腿脚不便的女生打早点,争着帮他们交作业,鑫盛也得到班级老师和同学很多的关爱。

为了孩子,打三份工贴补家用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李荣芬一家租住在县城一个老旧小区里的狭小屋子里,一年年租3500元。除了每天来回8趟接送小鑫盛之外,李荣芬还要照顾另外两个孩子日常。

为给小鑫盛治病,家里已经欠下了很多债务,鑫盛的爸爸只得去煤矿上挖煤,前些年受伤后无法从事重劳力,只能背井离乡挣点家用。照顾三个孩子,又要为家庭日常开支操心,李荣芬每天要打三到四份工补贴家用。

现在,李荣芬其中两份工作稍微稳定些,挂在物业公司下面帮县城事业单位做保洁,每天送完小鑫盛后,她就要赶到打扫卫生的地方,开始忙碌的保洁工作,拖地、擦玻璃、清扫厕所,清扫两层楼,她卖力地干着,两份工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报酬。

到了中午11点30分,李荣芬又要计划赶去接小鑫盛,体恤她难处的保洁同事多次帮她,让她走赶紧接孩子,剩下的活儿代为处理。

每天都要送两趟接两趟鑫盛,如果孩子尿尿,期间还要来给他换纸尿裤。另外还有第三份工作就是打零工,比如在孩子学校附近的十字绣店里做手工,或者是晚上十一二点,运送蔬菜到农贸市场需要卸货工,她又赶去出苦力,搬菜一两个小时可以拿到20到30元不等的微薄报酬。

有时候货物多需要卸货到凌晨一两点,周末又去帮人做家政保洁,有时候她给孩子做好饭菜再出门,有时只能弟妹勉强对付。李荣芬每天的生活忙碌、苦累,甚至没有喘息的机会。

她却说自己不怕吃苦不怕累,心里的念头就是能多挣一点钱,为小鑫盛的康复治疗想再搏一把。“也不指望他以后有什么出息,只希望他生活能自理,自己整点吃吃。不然等到以后我不在了,他要咋个过……”

“我不畏惧死亡,却害怕你羽翼未丰无人保护。”母亲的伟大之情淋漓尽致。

随着小鑫盛的长大,现在他已40公斤了,个子都和妈妈一样高了,背他上学的妈妈也感觉到越来越吃力,步子蹒跚缓慢起来。妈妈李荣芬告诉开屏新闻记者:“再难我也咬牙坚持背下去,只要我背得动一天,我都会一直背他去读书!”

小城大爱,爱心暖流涌向他们

1998年成立的富源扶贫育红学校,是一所举步维艰的民办学校。目前学校有156名学生,从幼儿到六年级,其中69名孩子寄宿,这些孩子需要老师给他们洗澡、剪头发,学校大部分孩子属留守儿童、外出务工子女和残疾的孩子。

80后校长傅福表示,自己也来自贫困的农村,毕业于曲靖师范学院,有幸接受过高等教育,看到这些生活不如意的孩子,就想伸出援手拉一把,让孩子能到知识、文明礼仪。

他2018年接手学校后,由于学校没有固定的教育经费,办学捉襟见肘,身为校长为了照顾上百名的孩子,不亏欠有爱的20多名老师,他只能四处活动凑集钱财,“化缘”般苦苦支撑学校日常运转,他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杨鑫盛是去年9月来到扶贫育红学校的,傅福说收下鑫盛到学校读书也是被其母子的精神所感动。

采访当日,疫情下用方言喊话的“曲靖村长”赵朝鹏也一同前去探望,看到小鑫盛家墙上贴满的奖状,以及孩子在床边栏杆上坚持康复行走的样子,他深受感动。

赵朝鹏紧紧拉着小鑫盛的手,鼓励他和他的妈妈李荣芬,希望坚持给孩子读书,他将每月给予孩子基本的生活费用,并持续资助孩子到大学。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