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简介及代表作(余光中的个人资料)

2010年,国家文化部和湖北省政府联合主办端午国际文化节,开幕式前,在秭归有个新闻发布会,余光中先生偕夫人和一个女儿与媒体见面。发布会前,我抽空上前和余老进行了一段交流采访。此前我对余老的全部印象,都来自读过的诗歌和散文,这次交流让我惊讶地发现,眼前这风度翩翩的银发诗人英文特别好,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和学者。他的诗歌,他的学识,他的风度,无不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位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他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交流结束后,我忐忑地请余老题字,特别担心他会拒绝。没想到余老非常随和,当即就答应了,他一笔一划非常认真地写下了这则题字内容,很巧妙地把我们的地域特征和楚天都市报的名字都嵌入了。2010年6月19日,这幅题字发表在楚天都市报《对话》版。

2010年6月16日上午,在盛大的端午国际文化节开幕式上,82岁高龄的余老朗诵了专门创作的、长达86行的诗歌《秭归祭屈原》,这是他所创作的怀念屈原的诗中最长的一首。他说过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句是“蓝墨水的上上游是秭归”“我想把最美的茱萸插在秭归”。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终年90岁。

“乡愁诗人”余光中曾说:我不能再写乡愁诗

屈原故里亲自吟诵86行长诗

2010年端午时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携妻女抵达秭归县,参加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

82岁高龄的余光中出现在媒体见面会,依然神采奕奕,面对记者们侃侃而谈,讲述他挥之不去的“屈原情结”。余光中透露,他专门为此次端午文化节创作了一首《秭归祭屈原》,长达86行,将在端午诗会上亲自吟诵。

常回大陆,没了乡愁

“我不能再写乡愁诗”

见面会上,余光中以其特有的深情和婉转的语调,谈起少年时路经秭归的往事。1946年,刚刚中学毕业、时年17岁的余光中从重庆顺江而下,随父母乘船返回南京,途中经过秭归,后在武汉上岸,经陆路回乡。昨日,他深情地说:“此次来到屈子的故里,得以重新倾听和感受屈原,弥补了我少年懵懂时的遗憾。”

1971年,余光中凭一首《乡愁》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嵌在读者心头,并由此闻名海内外。现今两岸交流增多,回大陆也很方便了,余先生还有乡愁吗?余光中面带微笑说,自己1992年第一次回到大陆,18年来回大陆足有60次之多。而今,那种由于“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而产生的乡愁已经没有了。

余光中说:“我不能再写乡愁了,10多年来,我写的都是回乡诗和回乡文。”

2010年余光中在秭归县参加端午文化节

游历秭归,感受端午

“这是精神家园的回归”

余光中说,秭归诞生了屈原这样具有高尚情操的伟大诗人,他深深影响着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精神给养。

2005年,余光中曾到汨罗参加纪念屈原的活动,如今到秭归参加端午文化节,是“溯江流而上,从屈原投水的终点来到他降生的起点,重新倾听和感悟屈原,感触颇深。”

他说:“很多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点屈原情结,屈原和李杜这些大诗人一样,成了后世诗人的上游和源头,上游清才能下游畅,希望能把屈原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好。”

在鹤发童颜的诗人看来,到秭归亲近屈原、亲近文化的旅程,是一次对“精神家园的回归”。

千余诗作,最念屈原

在86行长诗中与屈原对话

余光中对屈原的情操极为称赞,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屈原的偏爱。那年他第一次写下纪念屈原的诗句:“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1951年起,余光中先后创作出《淡水河边吊屈原》、《漂给屈原》、《汨罗江神》等6首诗歌怀念屈原。他的千余首诗歌中,怀念屈原的诗歌是最多的。

余光中此次创作了第七首怀念屈原的诗歌,题为《秭归祭屈原》,长达86行,是历来最长的怀念屈原的诗,他将在16日的端午诗会上亲自吟诵。

余光中介绍,这首诗比较壮阔,其中还有一大段和屈子的“对话”,足有14行。余光中现场吟诵了其中几句:如你/我也曾少年去国/乡愁虽短/其愁不下离骚。

余光中驳“诗亡文衰”说

目前,国人中关注当代诗歌的人不多,经济大潮似乎早已卷走了人们对诗歌的热情和关注。不过,余光中并不同意这种看法。

余光中说,诗歌的读者较少,这是正常的。中国历来都有“诗亡”、“文衰”的说法,李白曾认为,诗歌从建安风骨以后就衰落了,韩愈还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但唐代却是中国诗文鼎盛的时代。而今,端午节联合申遗的成功,说明了国际上对中国文化的认可。此次举办盛大的端午文化节活动,“应该可以引起民间和学界对传统文化,包括诗歌的重视。”

但余光中也表示,继承和传承中华文化任重道远,“这是一场接力赛,要传好手中那一棒”。他说,有生之年,自己还想为传承中华文化做些事情,“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所寻觅,半径就是中文,我最大的语言,就是用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这些形式,把中文这个半径再延长一点。”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