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又叫什么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你知道么,今天张承辉整理了泼水节又叫什么节来历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泼水节又叫什么节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

“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湛水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列出的泼水节起源时,提到“与小乘佛教的传入有密切关系,其活动包含许多宗教内容。但就其以泼水为主要活动的原始意义来说,也反映出人们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

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中国风俗辞典·泼水节》写到:“此节日起源于印度,后随小乘佛教传播,经缅甸、泰国和老挝传入我国傣族地区,故又称——“浴佛节”。

《车里》一书中有段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诣佛寺赕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由顶至踵,淋漓尽致,泥佛几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众便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能事”。

这段记载虽不尽其祥,但已告诉人们,泼水是傣族过年时必须举行的一项活动。上文所说的“元旦”并非公历的1月1日,而是傣历新年来临之日。

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历新年,称为“宛麦”、“宛恼”和“麦帕雅晚玛”。“宛麦”是辞旧岁之日。泼水是傣历新年最古老、最富有情趣、最主要的有项活动,在“宛恼”这一天举行。人们先到佛寺浴佛后,才能相互泼水。开始泼水时,彬彬有礼,姑娘们提着一小桶掺有香水的凉水,用树枝蘸水向长者、来宾脖后轻轻泼洒,以表示祝福,这是礼节性的泼水。泼水进入高潮时,男女青年互相追逐泼水,满瓢、满盆的水,在追逐中泼向对方。“水花放,傣家狂”,泼水节成了狂欢的节日,平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少女,顿时活跃起来,不甘示弱的与小伙子展开对泼。水花在空中飞舞,传递着吉祥与祝福。

泼水节,是使用傣历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节。傣族的泼水节最热闹,影响最大。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公历4月11号左右,为期三至四天,头两天为送旧,后两天为迎新。

一般认为,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古老宗教仪式。后被佛教所吸收,距今大约七百年,经缅甸,随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傣族地区。

泼水节,是傣族风情的集中展示的节日,是一个狂欢的节日,是参与性很强的节日。如果你想充分了解傣族的民俗风情,不妨亲自来感受一下这狂欢的泼水节。

赶摆与丢包是泼水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新年的第一天举行。赶摆也是野外联欢活动。丢包是傣族未婚青年在节日期间最为浪漫而含蓄的活动。姑娘手中的花包,是她们精心制作的,花包内装有棉籽或绵纸,四角和中心缀着五条花穗,这是姑娘传情的信物,所以称为丢包传情。丢包开始时男女青年分为两个阵营,相距三四十步。起初,姑娘们似乎无目的把花包丢向对方,要是小伙子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孔雀髻上,姑娘接不住小伙子丢来的包,又把鲜花插在小伙子的胸前。渐渐的,姑娘与小伙子有了默契,相互选中了,姑娘手中的花包会准却的丢向目标,小伙子也会稳稳的把花包接在手里。飞舞的花包,含蓄的传递着傣家青年男女纯洁的情感,浪漫的表达着傣家青年追求恋人的方式。

赛龙舟,是泼水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一般在新年的第二天举行。西双版纳澜沧江的赛龙舟最热闹、最精彩。赛龙舟是傣历新年节日活动中场面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一项活动,它把泼水节推向高潮。

泼水节又叫什么节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