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名句的诞生

  子曰:“君子疾1没世2而名3不称4焉。”

  ——卫灵公·十九

  完全读懂名句

  1.疾:以为疾,遗憾。2.没世:死亡。3.名:名声。4.称:称道。

  孔子说:“君子引以为憾的是,在死后没有好名声可以让人称道。”

  名句的故事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为此段话进行补充,孔子认为君子最遗憾的是死后没有留下名声,如果他的理想没有实践,要如何面对后世的人呢?

  根据《昭明文选》的解释,古代的仁人志士害怕“马齿徒长”,时光一天一天流逝,却没有建立起好名声,因此晨兴夜寐,努力不懈,不敢稍息片刻。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代表着儒家积极人世的态度,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的意见,认为这与《学而》第一章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矛盾:

  不过,一般认为孔子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在中壮年时期,因此比较不在乎是否能被后人认同,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时,已是晚年,因此会忧虑身后名的事,所以修《春秋》,希望可以流传后世。

  历久弥新说名句

  三国时,年轻的曹丕见到天下发生瘟疫,死伤无数,他写信给大臣王朗提到,“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三国志注》)。也就是说,活的时候虽有七尺之躯,但死后只占据一棺木的土地,唯有“立德扬名”,才能够真正不朽。

  汉代司马迁更把“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认为历史上富贵者死后默默无闻者无数,立名才是人生在世的目标。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仗义执言,惨遭宫刑,虽然他一度企图自杀,但想起“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以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吕不韦、韩非等为例,此先辈前贤皆在逆境中发奋有为,留下千古名声与功业,因此他“忍辱负重”地活下来,写了不朽巨作《史记》,这可说是“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最佳榜样。

  《史记》的人物传记中,“名不虚传”、“名冠诸侯”、“名垂后世”等评语不胜枚举。

  “名不虚传”原作“名不虚”。战国时齐国公子孟尝君爱好养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司马迁撰写《史记》前曾到孟尝君的领地,发现当地民风强悍,与附近不同,一问方知这些人是孟尝君食客的后代,因此“龙蛇杂处”,可见与传说相符,司马迁说孟尝君“名不虚”。

  “名冠诸侯”指的是魏国的信陵君,他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但他的名称却在其他三人之上,甚至远超过列国诸侯,因此司马迁称他“名冠诸侯”。“名垂后世”则是司马迁在《刺客列传》对刺客的赞词,说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五位刺客,慷慨赴死的举动将留名久远,故称“名垂后世”。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