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的名言警句(礼记中关于道德的名言)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崇尚有来有往。

施惠于人而那个人不来回报,就是失礼;

别人施惠于我而我不去报答,也是失礼。

点评:今天,我们仍然重视“礼尚往来”这一古老的传统。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喜爱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

讨厌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优点。

点评:无论喜爱还是讨厌,都不要偏执。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坏话不从自己口中说出,

别人也不会说伤你的话。

点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骄傲之心不可滋长;

欲望之心不可放纵;

向上之心不可自满;

享乐之心不可无度。

点评:骄傲和自满,都是因为“自我”膨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

人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知晓道理。

点评:能学才最为可贵。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只能靠记忆和背诵去传授别人,

这样的人是不足以成为老师的。

点评:不能理解,不足为人师。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没有听到父母说话,就知道他们想要说什么;

没有见到父母身形,就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

点评:《礼记》教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施行,天下公有。

点评:《礼记》认为的“大同社会”。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顺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大孝是父母能受到尊重,

其次是不能让父母蒙羞,

再次就是能赡养好父母。

点评:曾子认为,最大的孝顺就是对父母“尊重”。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德行很高的人,不局限于一种官职;

最普遍的规律,不局限于一种器物;

最守诚信的人,不用受契约的约束;

天地四时变化 ,无须规划也会守时。

点评:明白了这四项,就可以做学问了。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于学的人,老师轻松效果翻倍,学生也感激老师;

不善学的人,老师辛苦效果减半,学生还埋怨老师。

点评:此处的“庸”训为“功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之后才能知道不足,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困惑。

点评:教和学相互促进。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对技艺不感兴趣,

就不能快乐学习。

点评:兴趣是好老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为学之道,尊师最难。

点评:“尊师”才能“重道”。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人十岁时,称为“幼”,可以入校学习。

二十岁时,称为“弱”,可以行加冠礼。

三十岁时,称为“壮”,可以娶妻成家。

四十岁时,称为“强”,可以任命为官。

五十岁时,称为“艾”,可以主政一方。

点评:《礼记》上提到的每个年龄该做的事情。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善于唱歌的人,能使听众跟着他一起唱;

善于教学的人,能使学生继承他的志向。

点评:能“继其志”,就是善于教学。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仪的习惯,

初始于饮食。

点评:此句出自孔子。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优秀的冶工之子,一定会学缝制裘衣;

优秀的弓匠之子,一定会学编织畚箕。

点评:触类旁通。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尊敬老师,就是重视道;

只有重道,人才能知学。

点评:尊师重道,在于一个“敬”字。“敬”的不是老师,而是老师传授的道理。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君子传授知识,

引导而不牵制,

鼓励而不压抑,

启迪而不说尽。

点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善于教学的关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一个人苦学而不交朋友,

就会孤陋寡闻学识有限。

点评:要想学业速进,必须把已学拿来和别人切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感情在心中激荡,

表现出来就是声。

点评:“音”源于“声”,是“声”之“文”。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茍免。

面对财物,不拿不属于自己的;

面对危难,不要随便逃开躲避。

点评:《礼记》提出的处事方法。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见闻广博而懂得谦让,

坚持善行而又不懈怠。

如此而后可称为君子。

点评:文质彬彬而后君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君子想要教化民众,

必须先从办学开始。

点评:《礼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化民成俗”。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反省自己;

了解自己的困惑,才能奋发图强。

点评:学后才知不足,教后才知困惑。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