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歇去何须恨全诗(芳菲歇去何须恨翻译及赏析)

“以诗言志”、“以诗言情”,自古便是古典诗歌的内在根基。而“以诗言理”,似乎不是很受重视,甚至以其破坏诗歌的审美意蕴而遭到诟病。但通过陶渊明、王维、苏轼等大诗人笔下的许多哲理诗,我们可以得知优秀的诗篇,它是可以情理相生,做到既有诗情,又具哲理。譬如,秦观最有哲理的一首诗《三月晦日偶题》。

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更何况是在三月晦日,即春天的最后一天里。难免会激发诗人无穷的感叹。唐代诗人贾岛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便含有浓浓的伤春情绪。

秦观这首《三月晦日偶题》,与贾岛诗一样,都是通过议论来表达春天逝去的感想。但不同的是,秦观这首诗没有伤春的情绪,反而拥有的是一种顺其自然,豁达乐观的情调。全诗富有哲理,蕴含处世大智慧,值得一读。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秦观的这首诗《三月晦日偶题》: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诗的首句“节物相催各自新”,秦观便发表了自己对春天逝去的看法。即节令风物的不断递换,是自然规律,不是人力能够控制的。也就是说,世间所有的事物,必然有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它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这句诗中,也可以看出秦观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人生就处于不断地转换之中。

次句“痴心儿女挽留春”,紧承首句句意,意思是说,春天的逝去,夏天的到来,本就是自然不变的规律,痴心的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呢?这句诗既表露了诗人对那些试图挽留春天的人的不理解,也暗示了无需伤春的观点。同时为下文抛出自己的依据,做了充分的铺垫。

最后两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意思是说,百花凋谢有什么可恨的呢?夏天浓密葱绿的树木,不也一样使你称人心意吗?春天自有它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自有夏天使人称心的所在。人生也如此,每个阶段自然有它令人快乐的地方,不必执着于怀念过去。

总的来说,秦观便是借春去夏来,强调人生的顺其自然。这是他的处世智慧,即人生总是在不断地转换,祸福相倚。失去什么时,不要太过遗憾,太过执着。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失去了一些东西,肯定也会得到另一些东西。所以读秦观的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积极的勉励。

综观秦观的这首诗,我们能看到他在处世上的豁达乐观,也能理解他所说的处世大智慧。但真要做到却也很难,这就需要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勉励自己,抛弃那些负面情绪,豁达积极的生活。所以说,秦观的这首《三月晦日偶题》,值得一读。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