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边城小说梗概(电影边城观后感)

说到30年代的小说作家,我率先想到的就是沈从文。在30年代,他的创作达到了顶峰。他出版了许多的小说及短篇,使他的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沈从文的小说注重表现人性,与同时期左翼文坛所关注的政治不同,他选择从自己的经历与生活下笔,无言的反抗左翼的文学观念。他热衷于描写城市与乡村。他描写了许多湘西风情的作品,其中最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34年中篇小说《边城》。他的小说《边城》描绘了古朴青山绿水中茶峒人民的淳朴与厚道,也描绘在此间长大的豁达的天保,专情的傩送以及单纯的翠翠之间美丽而忧愁的爱情。表达了古朴乡村人性美与人情美。在1992年,凌子风导演将它改编成为电影也十分有韵味。

影片开头是环境的描绘,青山绿水,使我想到了原著中的描写:“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蓬船……”,“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石所映照……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被湘西美丽的环境,质朴的风情所吸引,在大脑中尽情勾勒美丽的画卷,陶醉于青山绿水中,陶醉于端午龙舟的火热中,陶醉于人们之间的朴实情感中。

作者在这即使是战乱年代,仍保有一方净土的小城中,讲述了翠翠及其祖父,天保大老,傩送二老等人之间发生的事。它以翠翠的感情故事为线索,细腻的再现了一个少女的心里变化,生动的刻画了翠翠的羞涩、恍惚与冷漠。描绘了湘西生动的社会风俗,优美的环境,纯朴的人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故事中,大老与二老同时爱上了翠翠,但他们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没有兄弟之间的反目成仇,有的只是彼此鼓励,彼此谦让。两人相约为翠翠唱歌的夜晚动人至极。但自二老开口的那一刻起,大老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同去的是两颗紧紧依偎的心,归来时一颗却已破碎。为了成全弟弟,大老决然出走。两个至亲的人,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遥远的远方被无情的江河吞噬,只留下傩送在岸上遥遥地观望,这体现了手足的情深,也体现了人性的美好。正是小乡村中每个人淳朴的人性,才造就了这个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们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没有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他们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虽然也有矛盾,但那决不是善与恶的冲突,而是从古至今内心的坚守。

剧中的天保,是一个为爱而死的悲剧形象。天保是顺顺的大儿子,豪放豁达而不拘小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直口快的男性角色,他喜欢翠翠于是直接给老船夫说:伯伯,你家翠翠长得真标致。直接向老船夫表达了心意。当他知道弟弟傩送也喜欢翠翠时,他觉得有一点意外但却毫不做作,没有虚伪的做出退让。他那直接的勇气与面对爱情的勇敢,也导致了他的悲剧。最终他的负气出走,溺水而死。

在剧中老船夫是作者极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在他身上保留了劳动人民的一切美好品质。他虽然清贫,却不贪便宜,为人渡船一生,却不图一点回报。对女儿怀有愧疚的他,独立抚养孙女翠翠,让她在疼爱中健康成长。当翠翠长大后,老船夫又为了翠翠的幸福竭尽全力忙碌于翠翠、天保、傩送、顺顺和杨马兵之间。然而最终因为他而产生的一些误会,酿成了翠翠和傩送之间的悲剧,老船夫在愧疚和无奈中随着大雨的夜晚而离开人世。老船夫是勤劳善良、忠于本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化身,他身上充满着中华民族流传悠久的人性美。爷爷给的是无声无息却惊天动地的爱。爷爷怕成为翠翠的拖累,想自残死去。镜头特写在碎瓷片的割肉,鲜红的血一点点渗出。而此时,又因为翠翠的突然出现,才自杀未遂。风雨交加的夜,电闪雷鸣,音效的伴奏忽快忽慢,曲调哀婉。长镜头定格在爷爷一点点抓不住门把的手,一点点滑落。结束了爷爷无声的爱。也结束了几个人心中的矛盾与念想。

小说结局是悲剧性的,同时也是最好的结尾。边城的人性美固然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这座远离喧嚣尘世的小城赋予了村民人性美,但在这完美的背后,是这座小城封闭落后的凄凉,是多少年历史积淀下来的阴影,是整个古老的民族性格的缺陷。在一幅幅表明看似平静的图画中蕴含了自然与人事面前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才是事实。展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这样的思想和情感,恰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诗画的意境中包含了一丝丝悲情。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