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劝学篇名句孔子(关于劝学的诗词名句大全)

大家好,我是吴柏林,来自平江县孔子学堂,从这一节起,我们正式开始玩味《论语》,《论语》共有20篇,关于孔子及《论语》常识性的知识,这里不赘述了,直接进入正文的第一篇第一章。

作为全书第一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对这一章的注解和翻译,学界至今没统一过意见。即使是名家的翻译,比如杨伯峻这样的学术权威,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总之,问题很大。需要认真玩味!

这一章的主题是“劝学”,《论语》是弟子们的学习笔记,是对老师教会的记录,自然对于学习的意义,和学生学习和心态建设,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孔子之后的荀子,在编辑《荀子》这本书时,也像《论语》一样,把《劝学》摆在第一章。

这一章劝学,总的目标是学做君子。孔子讲了两个问题,一是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学习好了的好处是让人开心、让人快乐。二是勉励学习要持之以恒,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得住学习的寂寞。

先来看原文和杨伯峻的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

杨老先生的翻译是: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仔细推敲,老先生的翻译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字作何解?

这里的“学”字,很多人理解为学习,并且是学习某项技能或某个知识,比如孩子的读书、写字,或者是上学,做研究等等。甚至北大教授李零先生都是这么理解的。李零的解说“听我传道,按时复习,乐在其中”。(《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山西出版集团,2007,下同)杨伯峻先生的翻译是“学了”,没写明“学什么”,但从后文看,也是指学技能和知识。

其实,“学”字在《论语》中共出现64次,分带宾语和不带宾语两种情况。

带宾语的,学的对象很清晰的,一看就知道学什么。如1.6学文、2.18学干禄、7.17学《易》)、13.4学稼、请学为圃、16.13学诗、学礼。

1.6中的“学文”,可以说学习古代文献,也可以理解为学习文化知识或技能。这和大多数人理解的“学而时习之”的“学”类似。

除上述情况,《论语》中的“学”多数是不带宾语的。那不带宾语的“学”在《论语》中是什么意思呢?到底学什么呢?通过对全文的了解,不难发现,《论语》中凡是不带宾语的“学”字,都是指学做人,做人的道理。目标是学做君子。

明白了“学”字的含义,那么后面的“习”和“时”两个字就好解释了。

第二,“习”字和“时”字又作何解?

这两个字,很多人都解释错了,他们基本都是这样解释的:习,复习、温习、或练习。时,时时、时常、经常、按一定的时间。杨伯峻老先生就是这么解释“时”字的。如果结合前面对“学”字含义的分析,这两个字这样解释是搭配不上的,翻译出来,文意上不合常理。

试想:学的对象的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很宽、很广,比如有如何做父母、如何做儿女,如何做夫妻,如何做上下级等等。这些道理不都是能拿来练习的,有时也很难去复习和温习。我们知道孔子的学生很多,年龄、职业、生源差异很大,有当官的、有小朋友,还有父子一同拜孔子为师的,比如曾子父子。假如,某天孔子给大家讲如何做夫妻,那未结婚的小朋友如何去练习啊,也不能复习和温习呀?另外,正因为是学做人的道理,也不能像学一篇文章那样,时时复习,或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

再者,习,复习和温习,是后起的含义,这个字最初是指小鸟练习飞行的意思,借指践行、实践的意思。时,除了有经常的含义外,也可以表示“时机”。

由此,“学而时习之”就好理解了:“学了做人的道理,并且一有机会就付诸实践。”比如未婚前学习了夫妇之道,结婚后,按夫妇之道行事,这就是“学而时习之”。

第三,这章内孔子说的三个分句之间有何内在逻辑关系?

杨老先生的翻译,单独每一个分句,翻译没问题,是说得通的。但将这三句联系起来时,孔子说的话应该不至于这么“语无伦次”!那么,孔子在这一章里到底说一个什么意思?

为了,贯穿文意,不妨来揣摩一下孔子说这话时的情景。

我们知道,孔子的志向很远大,“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年纪轻轻就立志做学问,“14.42修己以安百姓”,而且是为了天下老百姓做学问。这种志向,不是一般人有的。

那么,一开始,孔子的学生,是不是都是奔着和孔子一样志向——修己以安百姓的目的来向老师学习的呢?显然不是。《论语》很多地方都透露了,学生们来求学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为了将来当官拿俸禄的,比如子张学干禄(2.18)。甚至,有的是来学技术的,比如樊迟学稼(13.4),想向孔子学种庄稼、种菜,被孔子拒绝了,说他学种庄稼应该去找老农学。

可见,很多学生来向孔子求教的目的,不少是为了:通过向老师学习,在长学问的同时,借老师来提高自己的声望,扩大自己影响力,进而有利于“干禄”,找个好工作。这和我们现在想读名校、拜名师的情形的心理,没有区别。至于,很多弟子后来愿意死心塌地追求孔子周游列国,成为孔子的铁粉,那是进入师门后,改变的。

对于学生们最初的求学心态,想必孔子是知道的。那么,孔子要做的,有两个工作:

一是,对学生的求学目的,这种普遍心态,首先表示理解,进而是鼓励,并告诉他们你们想要的,只要跟我学习,都能得到,而且还很快乐。这样,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二是,由于这种求学目的,容易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这跟我们现在很多人一样,求快点毕业,拿到毕业证赶快去找工作。而真正的学问,是急不来的,要耐得住寂寞。

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理。圣人孔子,比我们更懂得人情世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孔子说了这一章的三句话。

试译

通过上述的语境揣摩,结合前面的文字分析,试着翻译一下:

孔子说:“学了做人的道理,并且一有机会就付诸实践,这样自然德、才都能不断进步,不仅自己感到欣慰、高兴,别人也会称赞,从而人际关系越来越好,名望越来越高,以至盛名远扬,远方的人也慕名前来求教、结交,这自然更使人快乐。即使没有人来求教、结交,亦即名气还不够大,也不必灰心丧气,这样表现正是君子的风度。”

三句话,两层意思,一个目标,孔子把劝学说清楚了,而且思路很清晰!

这一节,分享至此,下一节继续。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