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关于禅修的诗句

一、求关于禅理的诗

佛教的禅定思想,孕育了“虚静生思”的审美论,溶入中国美学的创作中,形成了“有中蕴空”“动中藏静”,以“寂静”为特点的禅意诗。

吾之最爱独品佳句,与朋友们一同鉴赏。“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一、王维《辋川集》中的几首经典代表绝句: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晨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三、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五、刘长卿《寻南溪常山人山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诸,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六、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袤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以后,禅宗一直流行,且是流传佛教宗派中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宗,故这类禅理诗也不绝如缕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禅 诗 精 选 宿清远峡山寺 (唐)宋之问 香岫悬金刹 飞泉界石门 空山唯习静 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 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尘市 何疑无陵源 [注释] (1)清远峡山寺:在湖南武陵山区的石门 (2)岫(xiu):山洞 (3)武陵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之地 [赏析] 首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刹屹然与巅峰峭壁的雄姿,和飞泉划破石门的壮景。

颔联极力渲染了禅师与空山深夜修习静虑,心住正定的静寂场景。而“说法初闻鸟”又说明了静寂不是一潭死水,习静不是进入死寂,而是有着活泼的妙用。

同时该句也以鸟鸣不外说法来告诉我们禅师已悟达佛性。只有悟达了佛性,了知佛性遍一切处,才能于鸟鸣花开处皆闻到佛法。

“看心欲定猿”,进一步说明了禅师习静的方法。这是典型的北宗禅师参禅法。

他们用猿来比喻散动不定的心。习静就是要将这个心猿看好,叫它不乱动,进入禅定;有定生静,了知佛性。

尾联的文意是讲古刹高远偏僻,远离尘世,如同桃花源一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心寂才是隔于尘世的真正原因,才是入住桃花源的惟一途径。

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 (唐)陈子昂 钟梵经行罢 香床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 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 云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 疲病苦攀缘 [注释] (1)晖上人:大云寺僧圆晖。

赞宁《高僧传》称他“精研性相,善达诸宗”。 (2)经行:往复回旋行走,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

(3)入禅:此处为入定,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 (4)水月:水中之月,大乘十喻之一,以譬诸法之无实体。

(5)攀缘:攀取缘虑之意,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 [赏析] 首联叙述了晖上人午后诵经,黄昏行经,晚上禅定的日常佛事。

巧妙地安排了时间的过渡。秋夜会上人禅坐之际,“岩庭交杂树 石濑泻鸣泉”的禅院也随着充满了幽寂的禅意。

颈联有景到人,讲述了晖上人禅悟境界。禅定使心波平静从而智慧现前,如同水面清静时,能显出月影。

依靠智慧,观察到诸法本无实义,如同水月虚幻,则能远离而不生染着,成为觉者。如《圆觉经》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云霞”聚散无常,万法何尝不是?能领会这个,还不能说是“思独玄”。“思独玄”之处应是在于了知无论云霞聚散遮露,青天从来不变,如同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尾联点出世人不能如晖上人般远离幻法,息除攀援,饱受病苦,实在是无奈又可怜。最后一句是从《维摩诘所说经》“何谓病本?谓有攀援”化出 江中诵经 (唐)张说 实相归悬解 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注释] (1)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

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

(2)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大乘义章》曰:“质碍名色。” (3)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赏析] 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

二、关于茶禅的诗句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唐)陆容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一开始,茶、禅、诗这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因子之间便结有不解之缘。“茶”在上古写作“荼”,如《诗经·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认为,“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研究者多以为中国饮茶之习始于汉代,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大盛于隋唐,大致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诗歌的兴盛历史相表里。

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僧人与喜好谈玄论道的士大夫是实际的倡导者与推动者,如魏晋时期的名士、名僧刘元真、支孝龙、法祚之辈,往往在修禅论道中以茶助兴,又往往将自己的感悟发之于诗歌,茶与佛教、诗歌开始结下不解之缘,茶禅渊源尤甚。《晋书·艺文志》记载,僧人单道开在山中坐禅,夜不倒单(昼夜不卧),不食五谷杂粮,每天只吃由松姜等制成的药丸数粒,饮茶苏一二升而已。

唐代佛教寺庙更是常常举办茶宴,谈佛理,论茶道,佛法妙理与茶道清虚渐渐融为一体。自“三武一宗”法难之后,农禅并举的禅宗一枝独秀。

地处偏僻山区的禅僧大多务农为生,他们种植茶树,精心研习制茶、烹茶之术。刘禹锡曾有诗形容禅房制茶过程云: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中国很多名茶由是创始于寺庙,如碧螺春原名“水月茶”,由江苏洞庭山水月院僧人首先制作而得名,乌龙茶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寺,顾渚山贡茶紫笋,最早产自吉祥寺,君山银针产自君山白鹤寺,龙井产于杭州龙井寺,黄山毛峰产自云谷寺,大红袍出自武夷天山观。

另外还有四川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徽州松萝庵的松萝茶等,可谓“天下名茶僧占多”。唐代百丈禅师创《清规》,设丛林规矩,其中多处提到“茶”,如“茶鼓(击此鼓召集大众饮茶说法)”、“打茶(参禅一炷香后供僧人饮茶稍事休息)”、“奠茶(供养佛菩萨)”、“普茶(请全寺僧众饮茶)”等,又有“茶头”、“茶堂”、“施茶僧”等名目。

史书上也多有唐代皇室赏赐佛门茶饼的记录,如唐德宗曾赏赐奉诏译经的印度高僧智慧大师“茶三十串”,日本名僧圆仁到五台山,朝廷曾赐茶一千斤,可见茶是佛教丛林仪轨中重要的供养品。唐宋禅宗语录中出现诸如“吃茶去” (赵州)、“吃茶、珍重、歇”(百丈)、“饭后三碗茶”等机锋公案,在“茶风”盛行的禅宗丛林中自然便是寻常之事了。

丛林中向有茶具“三德”之说: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又有“三饮得道”的说法:一饮涤昏昧,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明代茶道大家童承叙有《试茶诗》云: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

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论。诗中有茶,茶中有禅,盖诗为心思轻灵的体悟,茶为至清至纯之味,禅的“平常心”讲究淡泊宁静、清净自然,三者颇有相通之处。

唐代卢仝《寄新茶》一诗对茶的“助修”、“养生”的功用有更夸张的说法: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串,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中国古代许多茶馆里面悬挂的“卢仝七碗”的匾额,便由来于此。元稹的一首“宝塔茶诗”则是最有特色的: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首诗先说茶的外形,再说到饮者、茶具、环境、时间、功用,非常的雅致,可谓诗中有茶味,茶中有禅意。

总之,自唐宋以来,茶、禅、诗因为其内在境界上的相近而逐渐融合在了一起,茶、禅、诗一味,其味无穷现代也不乏有艺术感染力的茶诗。在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中,朱德、毛泽东等伟人也对茶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与茶有关的著名诗篇。

朱德委员长一生南征北战,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高寿九十多岁;他长年饮茶的生活习惯对其长寿是有一定贡献的。他喜欢饮庐山云雾茶,并为此曾在庐山上写了下面一首饮茶诗。

《茶诗论长寿》 作者:朱德 庐山云雾茶, 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年饮, 延年益寿法。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是个爱茶并且长寿之人。他的一首《吃茶(五绝)》,将茶、禅深意简洁明快地表现了出来。

诗中内涵丰富,非常贴切地引用了唐代卢仝“七碗茶”的诗情和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意,堪称是茶禅诗中的佳作。 《吃茶(五绝)》 作者:赵朴初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茶在中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茶最平易近人。

平民百姓有诸多艰难困苦,借酒消愁易惹祸端,还不如借茶清理心绪,抒发情绪,于是好诗就随茶香悠然飘出。现摘录一首现代茶诗供鉴赏。

张错所作的《茶的情诗》很有韵味,把泡茶饮茶中的寻常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并由。

三、关于愁的古诗,最好有意象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添字采桑子 作者: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四、关于愁愁的古诗句

1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

2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

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5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莺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6 沉饮聊自谴,放歌破愁绝。——杜甫

7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8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杨万里

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张继

10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杜甫

11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1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13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问。

14 紫艳半开蓠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

15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16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薛莹

17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18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19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

20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21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煜

22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李煜

23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李煜

24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李煜

25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

26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

27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8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29 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30 便做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31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

32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

33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

五、有关于烦恼的古诗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

六、关于智慧的古诗句

纸上的社论——句句讲真理

补充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七、关于愁的古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两首 ·李煜剪不停,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 林花谢了春红,太急忙,无法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金风抽丰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天井.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描写愁的诗句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着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思悠悠,恨悠悠,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南朝梁·范云《别诗》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心几多行人泪. 东南望长安,不幸有数山. 青山遮不住,终究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希望可以帮到你!。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