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写大将风范的诗句

一、形容一个人英姿飒爽有大将风范的诗句

1、《白马篇》唐代诗人李白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译文: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2、《古意》唐代诗人李颀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译文: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3、《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译文: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4、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出自明代朱厚熜的《送毛伯温》 译文:将军你争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

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 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指嘉靖自己)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

5、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出自唐代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译文: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二、描写英雄名将的古诗词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三、形容将军的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抒写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前九句生动地描绘出一位爱国将领沙场鏖战的形象,表达了抗敌救国、建功立名的宏大抱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表达了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所要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拼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四、古诗中表达壮志雄心的诗句

1.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徐锡麟《出塞》

2.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

3.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于谦《立春日感怀》

4.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6.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9.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11.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五、几首描写名将的诗词你认为谁是英雄

将军谈笑弯弓,秦王一怒击缶。

天下谁与付吴钩?遍示群雄束手。

昔时寇,尽王侯,空弦断翎何所求?

铁马秋风人去后,书剑寂寥枉凝眸。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燕赵少年游侠儿,横行须就金樽酒,

金樽酒,弃尽愁!

愁尽弃,新曲且莫唱别离。

当时谁家女,顾盼有相逢?中间留连意,画楼几万重。

十步杀一人,慷慨在秦宫。泠泠不肯弹,翩跹影惊鸿。

奈何江山生倥偬,死生知己两峥嵘。

宝刀歌哭弹指梦,云雨纵横覆手空。

凭栏无语言,低昂漫三弄:问英雄、谁是英雄?

六、有什么古诗词是表达了诗人入仕做官的强烈理想的

李白《永王东巡歌》赏析 《永王东巡歌》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永王东巡歌》),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的同时也包含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和积极入仕的态度. 李白的这组《永王东巡歌》一共有11首,大概在他近一千首的诗歌中,这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最直接的诗歌了,同时也因为与李白本人后来的遭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历来受到评家的重视,更不用说其中几首本身也写得十分精彩。

这里介绍的是第二首和最后一首。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于第二年打下了洛阳,攻入了潼关。

京师震动,唐玄宗仓皇出逃,直奔四川,在途中命令他的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为江陵府都督,任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上演了一出抢班夺权的闹剧。

永王璘见状也按捺不住,从江陵引水师东进,沿长江直奔金陵,想控制长江中下一带的富庶地区,伺机与肃宗一争高下。当时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璘途经九江时,看重李白的才气和名声,一再邀他下山,李白不知永王的真实用心,以为是为了打击安史叛军,便欣然接受了邀请,加入了永王璘的幕府。

随军途中,李白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以及一系列与这次东征直接有关的诗歌。这次入永王璘幕府是李白自入长安任翰林学士以后的第二次政治生涯,不过,仍然是以失败告终的。

几年的长安生活虽无建树,不过还是由唐玄宗“赐金放还”,在声誉上并未受损失,而这一次却落到补充流放的结局,是他下山时完全没有想到的。入永王璘幕府以后,李白的心情十分振奋,认为自己这一次能够亲身参与讨伐安史叛军,必将建立一番功业,从而实现自己多年以来报效国家的宿愿。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永王璘并不想真的对付安史叛军,而是想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不听朝廷的节制,结果遭到了肃宗的猜忌,派重兵剿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永王璘兵败身死,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被判长流夜郎。而这几首诗也因为李白这一段悲剧式的从政经历而更加引人注目。

在这组诗中,最著名的是第二首“三川北虏乱如麻”,诗的一开始,先用比喻手法,将气焰嚣张的安史叛军比做一团乱麻,从燕山南下的叛军在中原地区横冲直撞,穷凶极恶,如入无人之境。虽然看上去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但李白却认为其实不过是像一团热锅上的蚂蚁,纷乱而没有头绪,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这种带有明显讽刺的比喻,表明了李白对安史叛军的基本判断。

三川,指东都洛阳一带,因其境内有黄河、洛水和伊水三条河川流过。北虏,指安史叛军。

第二句“四海南奔似永嘉”,仍然用了一个比喻,因为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的,面对安史叛军的嚣张一时,诗人忍不住想起当年中原所遭受的那场大劫难。永嘉是西晋怀帝的年号,在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汉烈宗刘聪的相国刘曜,率军攻陷晋都洛阳,中原广大地区的广大人民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无数民众,拖家带口,相继南迁避难。

在李白看来,同是少数民族,因为刘聪是匈奴,安禄山也是胡人,同样起兵于北方,同样攻下了国都,同样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天下大乱。所以李白用的这个典故是非常准确的,在言简意赅地提示了这场灾难的性质、规模的同时,也鲜明表达了诗人本人的立场和爱憎。

不过形势虽然十分严峻,但是李白对胜利,特别是对自己的能力却表示了过人的自信。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但用,只要。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据史载,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师南侵东晋,号称百万,声势浩大,宰相谢安临危受命,被任为招讨大都督,胸有成竹,调度有方,自己却下棋自若,而竟破苻坚于淝水之上。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谈笑,表示从容镇定,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在这里,李白把此次应邀入永王璘幕府,比为“东山再起”,乐观地认为自己多年来愿做辅弼大臣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在军中,他对自己的能力是十分自信的,在《在水军宴赠幕中幕府诸侍御》诗中,他曾向同座说“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宝剑名)。浮云(喻剑之锋利可裂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可见,他觉得只要有机遇,他就会像谢安那样,“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挥手谈笑之间,将安史叛军一举平定,所以他轻蔑地把叛军比喻为“胡沙”,犹如妖魔鬼怪,来时气势汹汹,飞沙走石,遮天盖日,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一个“静”字,却向人们预示了风沙过后,尘埃落定,必将是天宇澄彻,四海清平的太平景象。

自己也会因此成为大唐王朝的中兴之臣而名垂青史。 这首诗欲擒故纵,前抑后扬,于前两句极写敌军众多,形势危急,可就在这“乱如麻”,“似永嘉”的危难之际,后两句却急转直下,能够在“谈笑之间”实现“静胡沙”。

七、关于将军的古诗

1.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2. 《野兴》——宋·陆游

红饭青蔬美莫加,邻翁能共一瓯茶。

舍西日紧花房敛,港北风生柳脚斜。

筇杖不妨闲有伴,茆檐终胜老无家。

自惊七十犹强健,采药归来见暮鸦。

3. 《偈颂一百零二首》——宋·释绍檀

路透清波,山横翠壁。

楼阁门开,从这里入。

4.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2. 原文: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 译文: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走马川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