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说的名言警句(魏征名言名句大全)

魏征是初唐的政治家,他辅佐唐太宗,参与国政,做过尚书右丞、秘书监,后升门下待中,最后封郑国公。唐太宗贞观时期,经济繁荣,达到了太平盛世,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唐大宗在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逐步改变了原来的勤俭作风,不断追求珍宝异物,大兴土木,营造宫殿花园。 魏征犯颜直谏,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太宗,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事,下面介绍的这篇奏章,就是许多谏诤和言事上书中的一篇。

《谏太宗十思疏 》(节选)

唐代:魏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

作者上书言事,不是一般提出条陈,而是围绕中心,逐层深入,脉络清晰地把道理说深说透。全文贯穿一个“”字,分段论述,各有重点,但又有严密的内在联系。作者从“居安思危”开发出来,提出“十思”。

这篇文章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作者全面论述,有条不紊,逻辑性极强,说服力极大。同时比喻贴切,反复论述,作者用“木之长、流之远”,比喻“思国之安”;用“固根本、浚泉源”,比喻德义。魏征还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说明了积德义的实质,并指出了伐根、塞流的错误表现。

作者还用舟比作君主,把水比作百姓,以此阐述载舟覆舟的含义,说服力极强。他又用“江海下百川”,比喻虚心,说明君主应有的政治风度。用“垂拱”比作治国的容易,从本源上说明“积德义”的作用。这些比喻都很贴切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全文句式整齐、铿锵有力,有时用排比,如开头两句,各用三个排比;后文说明“十思”的内容,不是分条列举,也是运用成对的排比。

作者有时用对偶,如说明君主的历史情况。比如对偶句“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说明君主取、守之不同情况。再如“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也是对偶;还有“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作者大量运用这些排比、对偶句式,增强了文章气势与声调的和谐,语言更加恳切感人。唐太宗看到这篇奏章之后,深受感动,赞扬了魏征的劝告,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把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座右铭,经常用来督促、警戒自己。

魏征的名作,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值得学习和借鉴。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痛心。他认为用人做镜子,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他就少了一面镜子。他还用魏征的名句告诫自己的儿子:舟比人君,水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后唐太宗采取了很多开明的措施,既发展了经济和文化,又让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这些都得益于魏征的提醒和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唐太宗勇于纳谏,其精神可嘉,更值得后世学习。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