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岳阳楼下杜甫赏析(泊岳阳城下翻译及赏析)

一直觉得杜甫是活在世间的圣人,李白是翱翔九天的仙人,圣人可学,仙人却仅供仰望。

所以后世诗人多学杜甫,却很少有人敢模仿李白,就连杜甫自己也是李白的迷弟。

但是杜甫晚年却有一首诗压倒李白,千年来广受好评。

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也就是杜甫去世的前两年。

当时的他乘着一叶扁舟,离开了寄居多年的四川,一路漂泊,在岁末年终时停泊在岳阳城下,写下了一首《泊岳阳城下》,“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后来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楼远眺,感慨万千,便有了这首千古名作。

晚年的杜甫,体衰多病,贫困交加,亲友零落,艰难到了极点。

虽然当时安史之乱已平息,但边境依然纷争不断,各地也动荡不安,一向忧国忧民的杜甫,面对这样的局面,怎能不心焦呢?

这首诗将他的个人身世之悲和国家的命运牢牢地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一种极深刻,极沉痛的情感,千年来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当然除了家国之思,这首诗最为后人所称道的还属第二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雄浑,意境开阔,千百来也就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能与之一较高下。

说完杜甫,再来看看李白。

李白在公元759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三年,和友人登上了岳阳楼,同样写下一首五言律诗。

在登上岳阳楼之前,李白因为“李璘幕府”事件被问罪,下了大狱。

原本唐肃宗是想要杀了李白以儆效尤,幸亏有宋若思、崔涣等人的求情,才被免了死罪,改为流放夜郎。

在他行至白帝城时,传来了大赦天下的消息,他当即乘舟顺流而下,先是到了江陵(湖北荆州),之后应好友韦良宰之邀在江夏(武汉)逗留了一阵子。

后来又与另一好友夏十二登上了岳阳楼,写下了这首《与夏十二登高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歌首联便是大手笔,将岳阳楼地势之高,洞庭湖水势之浩渺写到了极致,意境阔大,也正体现了李白旷达的胸襟。

颔联两句对仗工整自然,进一步抒发了诗人逸兴遄飞的浪漫情怀

接着颈联两句,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云间下榻,天上接杯,使得本就广阔了画面又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最后尾联描写的诗人和友人宴饮的情态,翩翩起舞,衣袂飘飘,恍若仙人,诗人的喜悦之情一览无余。

整首诗符合李白一贯的风格,潇洒大气,清新飘逸,读后令人宠辱偕忘。

若单论诗歌的意境,我还是比较推崇李白这首诗的。

但从这两首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看,李白这次确实是输了。

后人常将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望洞庭赠张丞相》相比较,却很少提及李白这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在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排行榜》中,杜甫这首诗高居第五名,而李白的却是榜上无名。

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文人评点杜甫此诗,大多是溢美之词,李白这首诗虽然也有文人评点,但却远不及杜甫的。

当然也有认为律诗是杜甫的强项,而李白更擅长写古体诗,如此比较对李白不公。

不知你们怎么看呢?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