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死水赏析及感悟(死水原文及赏析)

《死水》写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学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产生的悲愤之情,诗中描摹的“死水”,是满目疮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的象征。

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闻一多,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

《死水》的创作时代是20世纪20年代。

烂铁、破铜、铁罐是出自诗歌《死水》的一组意象。

《死水》通篇采用的象征手法,诗中描摹的那“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疮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的象征,蕴含着对造成这一局面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的揭露和斥责。诗作表达了作者希望丑恶的旧物早日灭亡的强烈愿望。正如朱自清所指出的“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

闻一多,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早年留学美国,新月社诗人。曾在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担任教授,四十年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造国民党特务暗杀。

诗歌《死水》的形式特点是 整齐匀称,富有建筑的美。

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在《死水》中的表现。

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便是他这种理论的最满意的试验。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可以有变化,首尾都是双音词,这样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用词主义色彩,形象鲜明;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闻一多对新诗格律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结合闻一多新格律的理论,分析《死水》的艺术特征。

1)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格律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死水》便是他对这一理论的最满意的实践。

2)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和音韵的和谐。《死水》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可以有变化;首尾都是双音词,读起来富有音乐感。

3)绘画的美,主要指诗的词藻富有色彩感,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死水》用词注重色彩,出现“绿”、“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带有鲜丽色彩感的物象,形象鲜明。

4)建筑的美,主要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一共五节,节与节很匀称,每节四行,行与行之间都均齐,每行九字,形式上十分整齐。

散文《五四断想》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

1)辨析了历史进程中“演化”与“革命”的联系与区别,肯定了“演化”和“革命”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2)辩证地看待“新”与“旧”的关系。“新的”成功即成“旧的”,又成障碍,提倡“功成身退”,认为历史“悠悠”演化是目的,革命的“挤”是手段。

3)表明了作者对“五四精神”的独到理解,以及为革命呐喊和为青年开路的主张。

艺术特色:

1)观点鲜明,开宗明义

2)运用了对比手法

3)辩证思考,富含哲里。

4)语言简洁,感情真挚,富有艺术感召力。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