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断交得到的启示(割席断交的成语典故)

管宁,字幼安,三国北海人,大名鼎鼎的管仲后代,当时他与华歆,邴原号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华歆,字子鱼,平原人,从小和管宁交好,一次锄地时,发现了一块金子,华歆拿起来看,管宁却熟视无睹,看到管宁的脸色,华歆赶紧把金子丢出去。又一次两人坐在一起读书,门外有辆豪华马车经过,大概等同于现代的超跑,华歆跑出去看热闹,回来后管宁把坐的席子割断了,说“子非吾友也。”

从此管宁割席常用来比喻,朋友间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且隐有贬义,你品德不好,所以我跟你断交。但实际上,管宁割了席,不见得他品德就高尚,而被割的华歆,不见得品德就下作。管宁这种人搁在今天,用一个词形容就是“作”,太能作了,最好的解释也是情商太低,如果按他的做法来为人处世,简直就是NO做NO DIE,不作不死。

捡了金子,看看马车就是道德败坏?有这么要求人的?金子又不是偷来抢来的,何况华歆也只是摸了一下就扔掉,谁年轻时不喜欢豪华跑车,看一眼就是有罪?

作为故事里的反面男主角,我认为华歆表现的非常出色,捡到金子,虽然很开心,但考虑到朋友的感受,还是扔了,出门看热闹,回来被朋友嫌弃,一句牢骚都没有。

如果你换个角度来看就能明白,华歆是个高情商而且器量很大的人,而管宁则是小鸡肚肠,非常难以相处,他们后来的人生轨迹也证明了这点。

管宁在天下大乱时,举家迁至辽东避难,也就是公孙度那里,公孙度对他很尊重,但始终没请他做官。公孙度公孙康死后,辽东内乱将至,管宁又重新搬回北海老家,曹丕继位后,曾经征召天下隐士,但管宁就是不奉召。但他越不去,魏国越求贤若渴,一度连续17年不断征召他,甚至在管宁84岁时,动用了“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最高礼节,但还没到管宁就死了。

终管宁一生,他的确做到了不贪权贵,视荣华为浮云。但话又说回来了,首先人家公孙度就没打算请他,公孙度爷孙几代,捎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辽东那么缺人才的地方,都没动过这心思,从这点就能知道他的人品,有多么的难以相处。

第二,魏国是征召了他,但这是因为华歆大力推荐,而管宁当年主动与华歆断交,骂华歆贪恋虚荣,如果答应做官,见了华歆又该说什么?这张脸还要不要?

第三,不贪恋荣华当然值得尊重,但话又说回来,你读书目的是什么?如果人人都去学管宁,四个现代化还搞不搞了?所以出世不见得高尚,入世也不见得就是小人。按道理管宁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应该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才对,但他连一个有名有姓的徒弟都没教出来,而除了各种请辞书,只写了一本(姓氏考),考究姓名?不要说现代,就是搁古代这恐怕也是无用知识。搞了一辈子研究就弄出个这东西,我真想问问管宁,你骂这个骂那个,为什么不骂骂你自己,你这辈子都在干嘛,你到底学了什么知识?

再来说华歆,华歆任豫章太守时,孙策攻江东他举郡投降,孙策死后曹操写信把华歆要了过去,出发前很多亲朋故旧给他辞行,送了很多财物,华歆无法拒绝,只得将礼物一一标记。临行时,他把众人叫到一起,说这一路江湖风波险恶,单车行远,各位送我这么多金子,不是帮我反而是害我,岂不闻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我两手空空,只不过一个穷书生,强盗们倒还不会理睬,携带这么多财物怕是很难活到许都。

众人没办法,只好各自取回礼物,这事再次表明了华歆是个高情商的人,即退回了礼物,也不伤及朋友的脸面。而华歆到了许都之后,很快被委以重任,取代了荀彧担任尚书令,曹操死后曹丕接任魏王,封华歆为魏国相,曹丕称帝时,由华歆主持封禅仪式,之后改任司徒,一路迁至太尉。

可以说华歆是曹丕的头号重臣,但身居如此高位,却家无余财。曹丕经常分发美女给臣下,华歆每次都把她们送出去嫁人,一个不留,家里顿顿蔬菜佐饭,很少肉食,存粮不超过百斤,曹丕甚至因为他穿的太破烂看不下去,把自己的衣服赏给他,又给他家每人做了一套新衣。

对于管宁,华歆毫不记仇,曹丕征召隐士,华歆第一个就举荐管宁,甚至有一次请求辞掉自己的太尉职务,以管宁来代替,所以这也是魏国皇帝,从曹丕到曹芳,一直孜孜不倦征召管宁的原因。太尉,正一品,一国最高武职,华歆这么抬举管宁,皇帝们能不感兴趣?

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华歆被抹成了大白脸奸臣,但历史上他好评如潮,陈寿认为他“清纯德素”,曹植说他“清素寡欲”,连眼高于顶的陈登,也佩服的不得了,说德行清高,我只服华子鱼

割席断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摸摸金子,看看马车,不见得道德就败坏。如果把道德提到不能摸金,不能看马车的高度,这是心胸狭窄,害了别人更害了自己。如果管宁当年不这么做,也不至于没脸面出去做官,更不至于终老一生,碌碌无为。

所以,情商很重要,做人要心存善念,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是徘徊在历史长河里的一条鱼。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